法思讲坛―对话法学大师,感悟法的魅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7-12-29 点击次数:1014

                                               法思讲坛
                           -----对话法学大师,感悟法的魅力

    一直以来,法思讲坛都是联系光华法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它为同学带来知识,带来理想,带来学院的温暖。它是法律知识的殿堂,在这里,你可以听到紧张离奇的案例、你可以听到尖端深奥的学理、你可以听到立志奋斗的经历、你可以听到启人深思的妙语……它带领我们遨游法学的海洋,在潜移默化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作为我们法学院的经典学生活动之一,法思讲坛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老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起了我们法学院的同学(特别是初涉法学殿堂的莘莘学子们)对法律学科的兴趣。在法思讲坛里,老师们不只谈法律的学术,他们更喜欢在对法律,对人生的看法上与同学们亲切的交流。
    学风建设月中,我们一如既往继续发挥了法思讲坛的影响力,在为老生带来更深层次的对法学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为新生带来对这个新世界的兴趣。
    由于大一的新生们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兴趣与遐想,而这一点,在法科学生的身上体现地十分明显。每当遇到一个相关的问题,大到社会的变革,小到身边的琐事,他们都会想以法律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就像一个个精致的容器,急等着丰富的知识去填满。所以,赶紧让他们知道法律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怎样养成法律的思维是势在必行的。但是,要等到大一下半学期,他们才会开始真正涉及法学专业的知识。所以,利用法思讲坛作为一个法学学习的“提前班”,来教会他们法律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怎样养成法律的思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在本次学风建设月中,我们先后成功地组织了两次法思讲坛,分别针对法律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怎样养成法律的思维,这两次活动实际成果也十分显著。每次讲座结束时,总会有一大群学生围着老师提出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总会有很多学弟学妹们急切地询问下次法思讲坛的时间和老师…….每当看到这些,我们都倍感欣慰。
    第一次的法思讲坛,我们请来了光华法学院的章剑生教授,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的著名法律学者。他的学习经历十分丰富,这也是我们特别邀请他来讲述法律的学习方法的原因。在那场讲座上,他以“走进法学”为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法学的知识盛宴。他从学法学的知识结构及形成、法学思维形成、法学思维实践三个方面为光华法学院的同学们更加清楚地指明了学习法学的方法。
    首先,章教授介绍了他个人的经历,这对同学们理解法学学习的方法颇有启迪。他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告诉同学们在大一大二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广泛的阅读。章教授回忆了他的大学时代,他说:“那个时候的我们见书就读。”其中他对《论法的精神》等商务印书馆的著名学术著作印象深刻,并鼓励我们读好一两本好书,因为这将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同时他还建议大家多读文史哲的书籍,此类书籍产生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但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使个人的素质大为提高。
    另外,章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工作经历。他初期教授宪法行政法,自从88年考入杭大并学习了三年宪法之后又继续在校任教,对法理学、宪法、行政法都深有研究。章教授认为宽广的基础为他的主攻方向做了非常良好的铺垫,使专业的研究更加精深,因为其他法的坚实基础深化了他对主要研究方向即行政法的理解。
    之后,他就本次主讲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谈到法学知识构成时,他说这其中包括核心知识、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三个方面。这其中核心知识又包括法理、宪法、法史三部分。章教授尤其强调了法史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法史我们可以以史鉴今,对当今的问题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而专业知识则必须强调法学原理的重要。总之要扎扎实实的读书和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打好基础。
    其次是法学知识的形成。章教授再次提出要度一至二本法学原著,同时也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在此,他特别提出了读目录的独特阅读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关于专著和论文的阅读,章教授亦有一番高妙的评论。
    第二部分是法学思维的形成。他提出法律人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对法条的解释,为此必须重视对法律思维的培养。而这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识便是合法证据的意识,即有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区别。
    最后章教授说明了法学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利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去感受职业的环境。
    讲座结束后,章教授热情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这次讲座为光华法学院的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学这门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使同学们完善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次讲座的成功更增添了我们继续努力的信心与动力。
    紧接着在七天之后,我们又请来了光华法学院的林来梵教授,他是我国规范宪法学派的开创者,负笈游历东瀛八载的经历让他对法律的思维有相当的发言权。
    他温和的外表下隐藏着犀利的法学洞察眼光,高大的身姿里透露出法律人的一股浩然正气,幽默的言语里时时展现出思想的深邃。光鲜的人生经历让所有未见过他的法学院大一新生对他充满了好奇:一个负笈游历东瀛八载的学子,一个曾经的香港高校教授,一个在北大和人大享有一定声誉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难以忘怀的法学盛宴。
    林教授的演讲围绕“怎样进入法学思维”这一主题作了三部分的论述:第一为什么是法学思维;第二是怎样才能适切地进入法学思维;第三为如何避免陷入法律思维的陷阱。整个演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林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着深奥的法学道理,带领同学们走进法学的宏伟殿堂。
    在第一部分中,林教授用了“取款机的美丽‘错误’”和“该不该给懒汉送早饭”两个生动的例子引起同学的思考:作为一个法律人,到底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从他的分析里,我们明白了法律思维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准据的思维,作为一个法律人,就要像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的那样:以法律为圣经,以法律为一个共同的准则! 林教授又用了法律是“带着规范的镣铐跳舞”这一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法律思维的本质特点就是它所要解决的不是“事实命题(to be)”而是“规范命题(ought to be)”.
    第二部分的进一步阐述里,林教授借日本著名法学家渡边三洋对法的解释“法是凭借语言所形成的逻辑体系的产物”以及语言的分类学说向我们阐明法学语言仍是一种自然语言,只不过它拥有了理性,价值中立性,确定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判断法学语言的指标为可分析性及最少争议性。我们也从中了解了何谓法学语言的“波浪宽度”,实实在在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第三部分中,林教授解答了一直以来存在于大家心中的一个疑惑:如果法律本身有问题,What will you do?――在这一部分,通过他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以英国哈特为代表和德国拉德布鲁赫为代表的法学实正的主义观点,即法律就是法律。更了解了如果法律有问题,我们要对法律本身进行两方面的反思:法律体系内部的反思和法律体系外部的反思。我们应当通过加强法的正当化,即出台良法和建立排毒机制和在对法律的“遵从”和“反思”之间保持张力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整场讲座在融洽的氛围中有序的进行,在教授与同学交流的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林教授也尽力给出最详尽的解答,师生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共通,同学们不时对林教授精彩的解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林教授让同学们看到作为一个法学人所应有的严谨与务实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也应该透过严密的,确定的法律概念,运用逻辑推理,去解释,适应,发展法律,为祖国的法制化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两次法思讲坛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与鼓励。经过几年以来的风雨历程,法思讲坛对于我们每一个光华人来说,都不仅仅再只是讲座那么简单了。它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思想交流的平台,已经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这里,新生们可以及时了解到怎样跨入法学殿堂,老生们可以继续在法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在这里,一代代光华人茁壮成长,携手在法学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