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记第一期法理学与法律方法前沿讲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5-26 点击次数:1135

         初夏的小雨淅淅沥沥,校园里雾气氤氲,却挡不住学子们强烈的求知热情。5月19日下午,法理学科点的法理学与法律方法前沿系列讲坛全新亮相,举办了第一期活动。前沿讲坛邀请国内外新锐的法理学青年学者,力求展现法理学科最新的前沿动向,以启迪新知,磨砺学术。本次前沿讲坛有幸邀请到国内法律与认知科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专家、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律与认知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吴旭阳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法律、大脑与人类行为——法律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王凌�老师主持,陈林林教授以及诸多研究生、博士生参加。

身为从事多年从事该跨学科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吴老师为大家展现了法律相关的认知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进展,对于习惯于法律思维的老师和同学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法律研究方法。认知科学是人类对“认识你自己?”这一永恒问题的科学回答,而法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吴旭阳老师以“公平”这一核心的法律价值为例展示了法律与认知科学之间展开富有成果对话的可能。吴老师从行为经济学上对“一报还一报”博弈策略的行为实验入手,对公平的本质进行了全新解读。他认为,司法模式就是这种策略的升级版本,也就是从一报还一报的第二方惩罚升级到中立第三方惩罚。作为实证研究所证明的最佳策略,他还强调“一报还一报”策略不仅指报复正义,更强调了一种交换公平。而交换公平体现的是合作的价值,它是实现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途径,促进社会分工协作的快速发展,更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达的内在动力。接着,从进化论的角度,吴旭阳老师展现了“公平”的自然史起源,人类由报复公平、分配公平到交换公平,为公平做了一个历史排序,更对司法的起源提供了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说明与解释。
讲座历时两个小时有余,但到场师生意犹未尽,同学们就各自所关心的问题与吴旭阳老师进行了探讨,显示出对跨学科研究的浓厚兴趣。最后,吴老师认为,任何科学都有其适宜解决的问题维度,法律认知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法律问题,但跨学科研究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第一期法理学与法律方法前沿讲坛成功举办。
                                                                        文/张晓笑 
                                                                        图/兰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