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晚六点半,由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主办的第33期公法论坛在之江校区七号楼103教室如期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熊文钊教授应邀为我们做了题为“大国治理的架构与制度创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格局与治理方式”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章剑生教授主持,法学院的学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的开始,熊老师对自己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面的研究情况及成果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宪法与行政法乃是治国之术,国家治理手段必须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跟进。
熊老师首先介绍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的意义所在,并指出权力配置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入手,同时举例说明当前省以下法检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与立法权的下放之间将会产生的紧张关系,敦促我们对问题的研究要结合多部门的知识。
接下来熊老师结合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现状,对怎样处理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如何按照地区划分居民并建立行政区域、如何分层设立行政区域等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指出了中央地方关系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讲座中,熊老师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应该形成“一体多元”的国家结构形态与民族格局,“一体”指的是这种模式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多元”指的是这种模式体现出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色彩,比如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域、甚至内地各省市在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方式方面都应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结合上述问题,熊老师提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八项原则,分别是:一体性与多元性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公民权利决定公共权力原则、地方自治原则、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原则、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原则、公共权力成本最小原则、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原则。与此同时,熊老师指出中央对地方应当从立法、司法、行政、财政、人事与政策调控六个方面进行监督控制,力求构建“强国——虚省——实县(市)”的良性互动机制。
接下来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互动环节,两名同学分别就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对我国当下的国家治理产生的借鉴意义以及香港普选问题背后的政治权衡向熊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熊老师表示这些问题在当下中国都很有意义,并从自己研究的视角做了解答。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章剑生教授对熊文钊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聆听讲座的同学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文/卢 炜 图/汪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