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国家急需的国际诉讼人才――记法学前沿讲座2014(13)总第197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12-02 点击次数:819
11月28日晚6时30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文奇教授为光华法学院法科学生带来了一场以“国际诉讼人才”为主题词的精彩报告。朱文奇教授曾是国际刑事法庭唯一的中国籍检察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际司法机构出庭并进行法庭辩论的中国法律专家。朱老师既有丰富的国际诉讼经历,又有深厚的国际法和国际诉讼理论功底。本次学术讲座由光华法学院马光副教授主持,宋永新教授和赵骏教授作为评论人。法学院约40名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法学前沿活动。
朱老师的讲座以对“国际诉讼”的解释开始,他强调国际诉讼不仅仅是法庭的控辩,而是涉及国际法理论、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国际政治等元素的综合概念。他进一步指出,在国际法的适用当中,国际诉讼人才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以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实践为例,就上诉标准,某外籍检察官从哲理上分析认为,逻辑无误的推理可以达致不同的结论,而以结论不同尚不足以构成充足的上诉理由,必须有可能使得原先推理错误或者不成立的新证据,上诉才能被接受。这是国际诉讼人才对于国际法发展贡献的典型事例。朱老师还结合其在前南刑事法庭、卢旺达刑事法庭、外交部等机构的工作经历生动地说明了国际诉讼人才的资质要求、必备素质和重大作用。
当然,朱老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国际社会少数享有“特权”的大国,中国对国际法律体系所作出的贡献并不突出,中国诉讼人才在国际场合所发挥的作用尚不明显,这阻碍着全球化时代中国融入世界、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的进程。对此,朱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和建议。讲座最后,马光教授对讲座做了总结性发言,宋永新教授和赵骏教授就讲座内容做了点评,朱老师对各位同学的提问做了详尽的解答。法学前沿讲座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供稿:李将 摄影: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