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并购的若干关键问题――记国际融资与并购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六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01-04 点击次数:1182

    2017年12月28日晚,英国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我校校友陈敏律师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图书馆5号楼206会议室为我院学生做了题为“境外并购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保护中国买方的角度”的讲座。本次讲座是国际融资与并购研究中心国际法律实务培训项目系列讲座第六期,系列讲座开办以来一直受到我院学生的热烈欢迎。范良聪副教授是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晚上6:30,讲座正式开始。在简要介绍收购的基本概念之后,陈敏律师指出境外收购中的第一个关键问题:买卖双方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卖方关心机会成本以及能否顺利交割;买方则更关心价格与交易的确定性,而后者受收购资金来源、政府审批结果、双方专业程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买家来说,由于外汇管制的存在,他们还面临特殊的溢价问题。交易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方买家需要给出更高的报价才有优势。总的来说,买方比卖方面临更大的风险敞口,故应当比卖方更注重尽职调查和法律文件。
   第二个问题是境外收购的流程:首先双方接触,进行第一轮报价;在完成尽职调查后,卖方选择2-3家买家开始谈判;确定的买卖双方签署收购协议,并履行交割前的准备手续。最后,双方进行交割。在整个流程中,作为买方需要关注两份法律文件——保密协议与备忘录,它们都可能对后续环节产生影响。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尽职调查。境外并购包含多项专门化的尽职调查,包括法律、财务、人事等多个方面。法律尽职调查报告有Full report和red-flag之分。对于律师来说,法律尽职调查应当根据目标公司的行业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完成,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石油行业,应该重点关注拥有多少石油开采权、是否取得许可证;如果是医药行业,则应关注知识产权及其授权问题。而财务尽职调查报告通过分析交易对手方的财务数据报表把握关键交易信息,其重要性程度甚至高于法律尽职调查。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收购协议(SPV)。卖方一般会向买方提供拟定的收购协议,买方可对协议进行个别修改。收购协议框架由七部分构成:(1)协议方;(2)对价;(3)交割先决条件;(4)陈述和保证;(5)弥偿;(6)承诺;(7)终止。买方主要靠陈述和保证及弥偿条款保护自身利益。
    讲座环节结束后,进入了例行的交流问答环节。同学们针对讲座的内容与平日所学与陈敏律师进行了交流与互动。陈敏律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范良聪老师则提出了一些学理上的发散。在互动中,同学们对境外并购的法律实务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把握。

供稿/贺嘉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