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国内外海洋事务最新动态
【主讲人】:王春生 & 武光海 高级研究员
【主持人】:张克宁教授
【时 间】:4月20日(周五)上午9:00-11:30
【地 点】:图书馆五号楼206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王春生,男,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底栖生物学分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第3、4和5届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曾任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十五”和“十一五”环境项目责任科学家。12次参加大洋科学考察,2005年担任了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前半程首席科学家,2013年-2016年参加了3个“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并担任了其中4个航段的首席科学家,搭载“蛟龙”号完成了11次下潜,成为我国下潜次数最多的科学家。2017年起任“蛟龙探海工程” 西太平洋海山区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第6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武光海,博士,研究员,浙大海洋学院兼聘研究员,山东莱州人。1986-1990年浙大地科系本科,1990-1993年浙大地科系硕士,1998-2001年浙大和海洋二所联合培养的海洋地质博士,2011.2-2012.3美国佐治亚大学地质系访问学者,2013.5-2017.11由国家海洋局外派任中国常驻国际海底管理局副代表。
1998年以来一直在海洋二所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洋富钴结壳与古海洋记录、洋中脊热液硫化物资源调查研究与原位化学探测等方面做出一些原创性成果。参加过十多个国家大洋调查航次,曾担任首席助理、航段首席。2008和2010年均作为首席组织南海综合试航,完成了ROV海龙-II号的海上试验和20米深钻的首次海试任务,钻进15.8米,出色完成任务。2011年作为大洋第22航次第8、9航段首席科学家,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新发现7处新热液活动区,完成20米深钻首次海上现场试用;完成CC区环境特受区环境综合调查和西太平洋某礁地形等综合调查任务。2012年作为大洋26航次第1、2航段的首席科学家,经过精心组织,在仅有5天工作时间的情形下,依靠化学传感器的微弱异常指示发现了我国在西北印度洋新区的首个非活动热液区,取得了在正常沉积层覆盖下的热液硫化物样品。迄今共参与发现包括西南印度洋首个热液活动区在内的近20个热液活动区。主持课题10多项,其中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大洋协会专项、3项863课题等;作为研究骨干参加课题10多项,包括973、863和科技部公益性项目等。合作和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
该讲座为法学前沿系列讲座,获“浙大学子六和法学基金”资助,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