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2016、2017级的同学们齐聚之江校区曾宪梓楼104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祝一虹老师精心准备的“抗逆力”主题讲座。与会的还有1603班班主任马光老师、1701班班主任范良聪老师和院团委副书记骆笑老师。会议在1701班心理委员祁继恺同学的主持下开始了。
在班主任寄语环节,范良聪老师就以幽默和风趣赢得了同学们的笑声和钦佩:心理学家研究说“人就是变态”;同学们可以多八卦一下,隐私交换能使人减轻精神压力。他鼓励大家主动去获取浙大这个平台提供给大家的资源,并建议同学们在大学里机会成本最低时,寻找到 “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马光老师认为,在即将大四、面临各种将影响自己未来的选择时,同学们既要做好充足准备,又要妥善处理好内心的压力。他还用自己考公务员的亲身经历和同学们分享:在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学会疏通自己心中的焦虑。
祝一虹老师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例与专业知识,为大家带来了“抗逆力”讲座的首秀。所谓抗逆力,就是指“心理弹性”。个人在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弹性(抗击力)和易感性(敏感度)生来相伴,共同影响着人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应对状态。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都会影响易感性与弹性,而我们在完成“任务”时,也会在解决压力事件的过程中获得弹性。
随后,她又向大家介绍了与弹性相关的八个因素:接纳、乐观、寻求办法、人际网络、设立可达到的目标、灵活性、资源取向和改释。而危机发生后,对于新问题,也要相对地发展出新能力。例如残疾人士在坐上轮椅后发现诸多不便之处,便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重新设计更适合残疾人的设备。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和祝一虹老师又提出了各种各样自己的问题或心理疑惑,她也一一做出了解答,并建议大家必要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更科学地疏导内心压力。
讲座的最后,骆笑老师代表大家感谢了祝老师并做了总结。她讲起“大学生的幸福”问题,建议同学们做“幸福小训练”,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提高幸福感知力、降低阈值:我今天感受了什么愉快的事情、我今天有没有帮助到别人、我今天有没有做到了让自己满意的事情,如此日复一日的积累,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摄影|张婕妤、李悦
文字|蒋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