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中文赛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我院学子组成的浙江大学代表队参加了2018年度复赛,并成功晋级复赛第二轮。这是我校第一次参加该次赛事,最终我校代表队伍斩获了总评二等奖的良好成绩。
本次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经历了书状审核、复赛第一轮和复赛第二轮三个阶段,本次比赛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吴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59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并由45支队伍受邀参加了4月的中文赛复赛。
我校本次模拟法庭队伍由马光老师指导,并三位庭辩人(于红运、屠安楠、黄味)、两位研究员(季彤彤、赵佳颖)和三位研究员(张翔、林凯、徐钊臣)之间合作组成。准备时间自2018年12月开始,经历了为期五个月的准备和配合,在首次参赛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为我校模拟法庭队伍的梯队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4月20日至21日两天两轮的复赛中,我校代表队在高强度的赛制安排下完成了六场比赛。4月20日,我校在三场比赛下,先后对阵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等强劲对手,通过赛前长期的充分准备和潜心研究,凭借在赛场上快速反应,最终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正赛第二轮。
4月21日,经过一晚的紧张准备,我校队伍在第二轮遭遇了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传统强队,我校庭辩人在极快的节奏面前顶住压力、不畏困难,从容应对法官一轮轮诘问,良好地展现了我校学子理论与实践、储备与应用相结合的应变能力。
虽然,我校代表队最终止步海牙决赛。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我校选手充分展现出了良好的水平与风采,以卓越的法律思维、另辟蹊径的创新论证给法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天的比赛中,不少法官都对我校代表队从容、镇静的表现表示了肯定。
经过此次比赛,代表队的成员对国际刑法、人道法等领域的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赛后,庭辩人、研究员和观察员通过有序组织和深刻复盘,整理了在相关领域的收获,特别是在法律研究和庭辩水平上的进步,也总结了和其他强队之间的不足,同时还和其他高校的同学进行了良好的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经过此次比赛,我校代表队同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了一整套参与相关模拟法庭法律研究、书状撰写和庭辩应对的方法,也为我校模拟法庭梯队建设培养了新一批的有生力量,相信我校代表队会不断努力、砥砺前行,在未来的赛事中再创佳绩。
文字:于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