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启真,探明前路——记邵旦宁学长宣讲会
发布者:宋蕊  发布日期:2021-11-01 点击次数:39

1029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学生会在同学们热情呼声中举办了邵旦宁学长宣讲会。邵旦宁学长以轻松有趣的风格讲述了自己的学习与红圈发展经历,围绕律师职业、工作求职、学业以及留学等热门话题与同学们展开互动交流。

邵旦宁学长以自身实践体悟为原点,带领同学们深入走近律师这一职业。优秀律师所需素质包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高强度工作中即时处理办公。职场生存大环境中我们应该懂得灵活变通,不失有鲜明的个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律师需要在考验中做出取舍,理解与克服各式纠纷。同时,律师应具备对于文件格式的高敏锐度,用规范严谨争取对方的信任。


有担当更是律师在处理工作之时最为重要的修养,我们要学会在团队精细化管理下主动担责。学长认为这种品质可以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邵旦宁学长特别提到,非诉讼律师职业的个性之处在于律所能够提供充足自由的环境、其内部实施扁平化管理,共事者之间联系紧密。在这种环境下,是否勇于担当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律师职业发展的上限。

从事法律行业有较为多元的专攻选项,包括私募、上市、并购以及诉讼等等。不同分支的工作环境与处事需求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关乎我们如何更好地做出未来求职规划。邵旦宁学长关于提前对未来做出准备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选好目标。我们应当主动了解市场行情,明晓不同律所的风格特点,结合自身个性,瞄准适合自己的未来轨道。第二,人脉关系。我们可以多多寻找进入心仪律所的渠道,其中的内推途径与我们所构建人脉关系的质量息息相关。第三,多多实习。红圈律所在招聘环节尤其关注新人的实习经历。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一大二阶段假期的短期实习经历,因为学生的法学整体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构,且这一时期大多只是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在招聘时律师们并不是很看重。学长强调,他们会格外看重求职者在学业生涯末期、时长半年及以上的实习经历,把这样的经历看作是真正能体现一个求职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大考”。第四,调整心态。我们该树立起长远目标,认识到一时得失并不重要,学会同自己和解,不要陷入执念。

当然,律师行业并非法学生的唯一选项。法学可与金融学、会计学等诸多学科相结合,多元市场环境对于复合型人才是开放且极为欢迎的,创业团队也需要法律专业成员。总的来说,原则应当为——做你想做的事!

在学业夯实方面,邵旦宁学长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大学阶段修读双学位的心得体验,同时提炼出了一些提升自我关键点——认真学习、社团活动、利用资源、多交朋友以及挑战自我。我们可以挑战成为学习多面手,在认真学习法学的基础上尝试多了解与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邵旦宁学长将浙江大学比作一个大宝库,我们要努力利用好交流交换、ITP、辩论队等优质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跳出舒适圈,勇敢面对陌生环境中难免遭遇的一些失败,于逆境中成长。

在留学心得分享过程中,邵旦宁学长强调我们必须想清楚出国学习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做出谨慎、适合自己的选择。立足现实,找准时机,放平心态,以纽约大学和范德堡大学为例,强调充分了解意向学校的圈子毕业生、资源、地点的重要性及其对于日后工作的帮助。

听完邵旦宁学长的精彩分享后,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一一得到了学长的解答与建议。

至此,宣讲会圆满结束。解惑启真,探明前路。正如邵旦宁学长在宣讲开头所提出的——“成为法律人,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