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与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正值端午佳节时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团委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滨江)专业本科生党支部、浙江中医药大学坤意中医药传承及普及协会,以及之江校区食堂、宿管办等部门全力支持,举办2022年之江寝室文化节之端午系列活动:包粽子、制香囊。为促进寝室单位间的交流学习,活动首次采用寝室文化节的形式,同学们报名积极、反响热烈。
一、食之端午: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雄黄,划起龙船庆吉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22年5月30日下午13:30,同学们在之江校区食堂向食堂师傅们学习如何包粽子。之江食堂为活动准备了丰富的食材,包括粽叶、糯米、肉馅、甜枣等,管委会的老师们、报名的同学们跟随着食堂师傅们的教学亲手制作粽子。
(校区管委会李志明老师、胡奎老师、总务处李华芬老师、厨师长林豪与同学们做粽子)
(粽子制作)
(之江食堂合照)
二、味在端午:制香囊
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
2022年5月30日下午15:00,在包完粽子后,同学们移步到上铁钱江酒店会议室制作香囊。宿管办段爱华准备了香囊材料、浙江中医药大学提供了中药包以及趣味香囊材料,师生齐做香囊,氛围愉快。
(浙江中医药大学高思美老师、浙江大学骆笑老师制作香囊)
(香囊成品)
根据食堂和宿管办工作人员的标准,在参与包粽子、做香囊的同学中选取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进行了发放。
三、问于端午:学科交流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活动过程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与浙江中医药大学进行了跨学科交流与探讨,不仅将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拉满,还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学科盛宴。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滨江)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坤意中医药传承及普及协会对中医药知识进行了分享,并介绍了现场的中药。
2.段楼长针对如何制作香囊进行现场教学,师生参与热情。
3.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陈龙针对国内卫生法现状进行了思考与阐释。
4.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张健智针对法治的内涵以及必要性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5.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郑巧颖对党支部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期望与中医药大学进行深入交流。
为促进两院友好的交流互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为所有现场参与座谈会的同学准备了光华法学院定制纪念本,赠与参与活动的各位师生。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合影)
活动结束粽子蒸熟后,之江食堂燕经理将同学们亲手包的粽子送给保卫处、宿管办的工作人员,体现了之江充满温暖的工作环境,也表达了同学们对之江后勤人员的感恩之情。
摄影:姬贺
文稿:姚若楠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生会、研究生会、学生会
202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