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华法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为大家邀请到曾应征入伍的刘佳玮学长、梁嘉浩学长同学为大家分享自己在军旅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此次分享会为大家了解军旅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军人报效国家和社会的理想与信念。
首先由刘佳玮学长进行了分享,刘佳玮学长曾于2012-2014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边防某部,在西藏度过了两年的军旅生涯。他的分享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去当兵?当兵干什么?当兵收获了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应征入伍?刘佳玮学长回忆当年自己的选择,十年前大学生征兵计划与相关政策尚不如今天完善,他认为之所以他会选择应征入伍是因为在步入大学之后,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因此看到2012年的冬季的征兵信息之后,他做出了应征入伍的决定,毅然前往遥远的西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士兵。而至于第二个问题,当兵干什么?刘佳玮学长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活,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进行军事训练,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在进行巡逻、执勤、站岗、放哨等工作。此外,作为大学生士兵,在撰写材料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学习能力强的优势。而他撰写的一大批通讯作品,在《中国国防报》、人民网、中国军网等媒体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为西藏边防军队的宣传做出了贡献。至于第三个问题,军旅生活带来的收获,刘佳玮学长认为首先军旅生活在对当代青年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两年的军队生活使他认识到要想实现伟大的理想,首先需要脚踏实地地干好眼前的事情。其次,他认为军旅生活可以提高大家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部队中,大家需要轮流带队,在文化活动与日常训练中也需要互相协作。刘佳玮学长认为部队生活对人的锻炼是全方面的,从生活细节到身体素质到个人品格,是一份与普通的学生生活完全不同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梁嘉浩学长为大家分享了他在武警部队广东省总队某支队机动中队的服役经历,他选择了用“青春”与“平凡”来概括自己的军旅生活。参军入伍是他青春的另一种选择,而军旅生活也让他领会到如何从平凡走向不凡。怀抱着“我应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的疑问,他在大一结束后踏上了前往绿色军营的列车。初到新兵连的他从队列训练、集合点名,内务整理、环境卫生各个方面的军队肃然的纪律,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何为兵,以及何为军。在广东服役的两年里,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五点五十起床,六点钟早操,七点半开饭,八点钟操课,十二点五十午休,下午两点二十操课,六点半开饭,七点钟看《新闻》,九点钟点名,十点钟熄灯就寝的规律生活,进行着1万米,3千米,400米障碍,50环,五公里,13米大绳日复一日的训练。虽然他也曾在400米障碍训练中气馁,但是班长一句心平气和的反问“你为什么来当兵”使他回想起应征入伍的初心,为了中队的荣誉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梁嘉浩学长提到了军旅生活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撰写新闻稿的经历。在经历了白天众多的比赛与活动之后,为了赶新闻的进度,他直接从晚上九点坐到了凌晨2点,而第二天还有繁重的驯良任务。本来他心情因此而感到十分烦躁,当他看到入伍时前辈的赠语,忽然意识到 “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那我们就不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为了集体的荣誉,一切在所不辞。不久后,他那一夜写的11篇新闻全部上稿,中队在整个支队新闻稿件的发布排名也从之前的“排名靠后”一跃到达了“数一数二”的位置。而他也并被支队评为“2021年优秀政治教员”。正是在部队中的经历使得他明白了要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从每一个平凡的小事做起,凝聚起“无穷大”的青春力量,用青春铸就每一个不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笔从戎,用绿色的军装装点青春。刻苦训练,用刚强的意志诠释生命。通过此次分享会,大家从两位退伍大学生士兵身上感受到了军队生活对人的精神与各方面素质的磨练,也引导着大家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