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海陆相对位置和岛礁生态环境与海上地物的国际法地位联结起来,从而赋予这些自然因素以法律意涵。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在对既有规则的解释与适用形成挑战。海上地物的国际法地位是随自然情况而迁变,还是得以保持稳定尚无定论。海上地物国际法地位的规则发展与我国在南海等周边海域的核心利益直接相关,同时牵涉着我国海洋外交与战略的整体布局。为探讨上述重要问题,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生会诚邀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陈曦笛,就其最新研究成果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森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生尹苗苗主持。
2022年6月16日星期四,北京时间下午1点30分,讲座正式开始。在讲座中,陈曦笛博士生基于其最新发表的论文,主要分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海平面上升挑战海上地物的国际法地位,二是海上地物国际法规则的解释分歧,三是国家实践驱动的国际法规则演进,四是规则演进背景下的我国因应。在第一部分,陈曦笛博士生对于海平面上升的现实背景以及可能带来的国际法挑战做了介绍,陈曦笛同学认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海平面上升,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领海基线问题、国家地位问题、人权保护问题等,该论文选择的角度是海上地物的法律地位。在第二部分,陈曦笛博士生分析了现有的两种对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海洋地位国际法地位的解释——以文本为中心的“降格效应”以及功能性解释下的“维持原则”,并提出自己对两种解释的观点。在第三部分,陈曦笛博士生介绍了当前的国家实践以及国际法的几种应对思路。在第四部分,陈曦笛博士生进一步分析了海上地物国际法地位的规则演进对我国的潜在影响,包括对我国周边海洋问题的影响以及对于我国与小岛屿国家的外交关系的影响等。
主讲人分享完毕后,进入与谈环节。作为与谈人,王森博士首先感谢了陈曦笛对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支持。王森博士认为陈曦笛同学显示出很强的问题意识,做出了基于司法裁决和国家实践的严谨法律分析,同时王森博士也提出了几点关于此次讲座话题的思考。对于与谈人的补充点评,陈曦笛同学做出积极回应。与谈结束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分别对线上参会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经过精彩充实的与谈环节和开放提问讨论环节,讲座进入尾声。讲座最后,主持人再次感谢了陈曦笛博士生和王森博士的参与,感谢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国际法所马光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并且欢迎大家继续参与月轮讲坛系列活动。本次讲座参会师生共计约二十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分享,本次月轮讲坛圆满落幕。
月轮讲坛简介:
月轮讲坛是光华法学院博士生会自创的学术品牌活动,该活动的创办初衷是邀请名师做客畅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跨学科交融创新,打破学术壁垒;为学生创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月轮讲坛邀请的嘉宾类型包括名师大家、优秀学生模范、实务精英、杰出校友等。讲坛过程中问答环节和分享环节并重,内容以互动交流为主。嘉宾与参会者可以随时互动,通过轻松的研讨氛围,鼓励大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获取知识、汲取经验。2021、2022年度,月轮讲坛连续两年成功申报浙江大学博士生创新论坛并获得立项,并将在未来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学术活动。
文:尹苗苗,顾天杰
图:尹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