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博儒四筹,斜桥五色——光华法学院“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实践团海宁分队风采录(第一辑)
发布者:宋蕊  发布日期:2022-06-30 点击次数:15

编者按:今年暑假,在我校“砥砺奋进心向党·青春献礼二十大”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光华法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牵头组建了具有法学青年特色的赴多地“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紧扣“枫桥经验”这一主题,依托学院设在诸暨枫桥、海宁等地的研究基地,深入调研思考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富裕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实践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升法学学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高质量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发展大局。627日上午,实践团枫桥分队、海宁分队从紫金港校区同时出征,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正式拉开了序幕。

十八年前的博儒桥村还是百姓们口中“陆联陆联,苦似黄连;博儒博儒,身在熔炉”中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它转变为生长在公园中的“未来乡村”。因此,为了进行实践学习,海宁调研队伍来到了博儒桥村。

博儒桥村以“筹智、筹资、筹治、筹心”的方式探索形成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共”群众参与模式,其特有的“众筹”乡村治理模式为发动群众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通过“众筹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以外,博儒桥村还创新性地发掘出特色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一系列便民惠民的特色文化产业。对此,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说道:“如何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除了满足村民们获取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丰富他们的生活还要打造有特色的村庄文化,让文化走入人心、凝聚民心从而更好地推动村庄发展”。

在参观了博儒桥村“四共四筹”基层治理新模式后,顶着烈日,队伍来到了斜桥镇。

在镇党委副书记引导,社区志愿者的介绍下,队伍首先参观了斜桥老火车站。斜桥火车站是沪昆铁路段上的一个四等车站,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此修建炮楼、营房。如今,斜桥火车站已经是我国爱国、护路教育基地。

在介绍参观的途中,讲解员向队伍展示了当年炮楼附属的营房,并着重介绍除了用来做办公地,地板下方还有一排水牢,用于关押抗日军民,只有1.2米高,约七、八平方米左右。营房的天花板上还铺满了大批残缺的日文老报纸,主要为日军入侵期间,由日本军部控制的《大陆新报》以及《大阪每日新闻》。这些都是日军侵略中国的确凿罪证。

调研社区基层治理,海宁队伍来到了联勤警务室。这里是派出所的分支机构,前些年在资源整合下,成为了社区的融合平台,被乡里称为五色花驿站。这里建立了“五色花服务银行”,参照“红链指数”提出“红链”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帮扶结对、好人好事、参与中心工作等情况纳入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提标的形式鼓励党员和居民群众通过积分转赠、实物赠送等形式,结对帮扶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服务-积分-兑换-服务”的良性循环。党委副书记还着重向队伍展示了一位党员近年来的服务积分记录。

文案 | 李骁炜 李雨洁

摄影 | 俞伊凡 王欣然 鲍超

编辑 | 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