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暑假,在我校“砥砺奋进心向党·青春献礼二十大”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光华法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牵头组建了具有法学青年特色的赴多地“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紧扣“枫桥经验”这一主题,依托学院设在诸暨枫桥、海宁等地的研究基地,深入调研思考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富裕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实践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升法学学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高质量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发展大局。2022年6月27日上午,实践团枫桥分队、海宁分队从紫金港校区同时出征,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正式拉开了序幕。
2022年6月28日,海宁分队公众参与组分别去到了海宁市沙泗浜社区以及新华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
上午,公众参与组前往了硖石街道沙泗浜社区,探寻老旧小区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回溯疫情爆发时同心抗疫的经历,深入了解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首先,作为建造时间较早的老社区,沙泗浜社区的四个小区在建造之初并未留出足够的车位,导致了现如今停车位短缺的难题。加上一些小区道路是市政道路,“开放式”小区的形式加剧了停车以及交通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沙泗浜社区在协商后将两个小区“开改封”,解决了停车的部分难题。其次,在疫情爆发期间,沙泗浜社区听从政府的号令,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将社区居民转移至集中隔离点。另外还为因身体原因无法转移的老人及时置办药物、食物、其他必需品等物资。在此期间,每一个网格点的小组长在疏导群众转移、置办物资上起到了很大作用,社区群众也积极配合,自发进行一些管理工作,在短时间内打赢了抗疫战。沙泗浜社区“圆桌会议”的议事模式、落实到网格的办事机制等都为群众参与治理提供了典范。
下午,同学们学习了新华社区的“一核两翼四联动”工作机制。“一核”是由新华社区党委牵头,突出商圈党建联盟核心地位,以商圈内党组织为成员主体,同时吸纳商圈内党员商户,不断扩大社区“大党委”的成员版图。“两翼”是以以壮大商圈企业和服务社区居民为两翼,打造“红色商圈”,让商户“利益圈”越联越紧密;打造“红色居民圈”,让群众“生活圈”越过越美。“四联动”是组织联动,建立以社区、商圈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商圈党建联盟,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强组织,建队伍,着力扩大商圈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活动联办是指完善“红街坊”红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商户、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商圈党建联盟成员单位通过认领项目,架起社区、居民和商圈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实现商居共建、“商”、“户”双向反哺。信息联享是指商圈沿线党组织与商圈党员群众共享红色资源教育区域联治激发多元主体参与自治共治积极性,深化“众管微治模式,初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建工作思路,将商圈党建联盟党组织吸纳进来,形成辖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的党建工作模式。
通过在基层社区一天的访谈和学习,同学们收获颇丰,了解到基层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不易,以及市场经济为主体在实践中发挥着有效率的治理和矛盾调停作用。
摄影 | 曹蓝冰
编辑 | 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