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山下湖镇调研共同富裕,交流会上学习“枫桥精神”——光华法学院“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实践团枫桥分队风采录(第三辑)
发布者:宋蕊  发布日期:2022-06-30 点击次数:114

编者按:今年暑假,在我校"砥砺奋进心向党青春献礼二十大"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光华法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牵头组建了具有法学青年特色的赴多地“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紧扣"枫桥经验"这一主题,依托学院设在诸暨枫桥、海宁等地的研究基地,深入调研思考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富裕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实践团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升法学学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高质量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发展大局。2022627日上午,实践团枫桥分队、海宁分队从紫金港校区同时出征,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正式拉开了序幕。

2022628日是本次暑期实践的第三天,枫桥分队的实践内容以山下湖镇珍珠产业“新兴业态 共同富裕”主题调研与“枫桥经验”学习交流为主,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调研与交流思考,深入学习“枫桥经验”的贯彻落实。

在实践团成员抵达山下湖镇后,上午九点,同学们通过参观小镇珍珠基地与直播间,深入了解了珍珠产业链以及珍珠产业的运营过程。在跟随讲解员参观与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亲身观摩了开河蚌、取珍珠的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枫桥经验”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同学们乘坐游船,前往“珍珠第一村”——新长乐村文化礼堂进行实地考察。新长乐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史料器物的对话和图文翔实的叙述,呈现该村的古风古韵、特色田园、自然风光、珍珠传奇。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团队成员分别领略了“新长乐村概况”“历史沿革”“姓氏迁徙”“文化遗存”“组织沿革”等几块内容,重点学习了新长乐村珍珠产业发展与兴旺的历史背景与最新发展。

下午,全体同学参加了“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护航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学习交流会。交流会上,各小组代表踊跃发言,向同学们详细分享了自己三天来的所思所想——

高悦:“枫桥经验”的具体内容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特点、历史需求作出的一种创新,在理解“枫桥经验”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去看,不能够走历史虚无主义的路线,防止在理论学习中消减掉“枫桥经验”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枫桥经验”的四次转变事实上印证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的特征。

黄飞晓:“枫桥经验”在各个时期都是适用的,也在不同的时期逐渐演变为发展为新的矛盾治理模式。从实践角度上,理论联系实践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实践方法,“枫桥经验”之所以成为经验,正在于其能够因地制宜,发挥本地文化和本地群众在本地治理中的优势主体地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不上交,矛盾不出镇。而这样的实践经验,给其他地区带来最大启示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出适合本地的社会矛盾治理机制,对于枫桥的制度和设计,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有选择有条件的加以借鉴利用,要实事求是的搞好本地的矛盾调节实践。

张怡然:就“枫桥经验”之于乡村振兴来看,由于乡村文化其特有的自然性、生产性和脆弱性,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开发振兴,即循序渐进、激活村民、因地制宜,将乡村振兴作为化解矛盾与基层的根本性手段,于乡村振兴中体现“枫桥经验”之本旨。就乡村对于当代人的意义来看,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和乡村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即便是生长在都市里的现代中国人,他们的思想依然不可避免的存留有乡村文明的印记。总的来说,乡村文明,其实就是中国现代社会文明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李子涵:枫桥镇在文旅建设方面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一是创建“红枫党建”品牌,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的能力水平。二是创建精神文化新家园, 全面提升治理文化建设的能力水平。三是服务

缺位,做文旅发展的坚强后盾。枫桥可运用以清丽枫溪江、秀美紫薇山及其历史遗存为主要载体的山水文化发展旅游业;以尊师重教、耕读传家为风土民情特征的耕读文化发展研学产业;凭借急公好义、重视说理为道德追求的理学文化开创枫桥特色品牌。

马宁:从历史导向出发,在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我们了解到“发动和依靠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等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刻感受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这片热土上探索实践、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理论导向出发,在研读文献时、在金老师的授课中,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枫桥经验”的理论体系在不断构建和丰盈。从实践导向出发,在东和乡十里坪村,无论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路乱弹,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绿水青山生态游,还是政企民三方协调互动带来的良好成效,都为十里坪村打造出一张张赋能建设的金名片。期待未来几天能够通过更进一步的调查,争取为枫桥经验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提出创新建议。

曾丹妮:“枫桥经验”是历史的、人民的,依托于枫桥独特的环境,是人民的创造,与枫桥及诸暨人的仁爱、侠义思想和重视说理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枫桥经验”也是当下的、鲜活的,随时代不断发展,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枫桥经验”还是多元的、一体的,不仅仅局限于人民调解制度,还包括诸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经济建设等多元的内涵。

李昕怡:本次调研让我们深入了解“枫桥经验”的具体理念,在枫桥大庙中关于枫桥大庙中所供奉三位“乡贤”的先进事迹让我们认识到枫桥人民对于社会道德的重视;在参观十里坪村“先行村”建设时学习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和建设的重要方面;金伯中院长的讲座让我们对“枫桥经验”的理解更进一步,他提出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枫桥经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下做好基层治理、实现社会平安,更需要充分发挥“枫桥经验”的作用。

潘伟:基层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具有一套“自发秩序”,很多矛盾在这样的秩序中都能够得到内部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内部正是“枫桥经验”的最具特色的名片。“枫桥经验”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而社会治理与共同富裕在乡村环境中能够相互作用,实现耦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用好“枫桥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法治保驾护航。

胡子恺:自己来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概括为5个“三”:三点感谢——感谢学院提供实践机会,感谢枫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感谢同组小伙伴互相鼓励、互助进步;三点观察——东西部社会实践差异,民众所求的幸福感, “枫桥经验”的适用;三点思考——“枫桥经验”对城市社区治理是否有借鉴意义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关于枫桥地区信访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下舆情治理能否适用“枫桥经验”以及如何使用;三点收获——原来枫桥长这样(天蓝、山青、水绿、路净、人和),原来“枫桥经验”是这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来“枫桥经验”还可以这样(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缺位);三点期待——学习如何调研,学习如何调解,学习如何推广经验。

伍杭波:“枫桥经验”为什么起源于乡村?它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脱胎于礼治的社会规范与治理方式。作为与诉讼手段并轨但更为柔和的一种纠纷解决与治理手段,具有防微杜渐的性质。当疾在腠理时就及时化解,而不让它进一步酝酿、发展为血脉、肠胃乃至最终无药可医的骨髓之疾。为什么会出现矛盾上交的情形?因为矛盾没有能够得到解决。这其中既有对于基层政府治理水平的考验,也蕴含着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普遍追求。矛盾化解在基层,不仅是社会稳定的追求,也是降低矛盾解决、社会治理成本的尝试。

在枫桥的第三天实践中,同学们在实地参观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案的山下湖镇时,纷纷感叹于该镇“产业壮,百姓富,生态美,乡风淳”的发展成效。山下湖镇共同富裕的成功离不开“勇于开拓,敢闯敢拼”“传承创新,跨征当下”“互帮互助,无私奉献 ”的精神引领,也离不开“枫桥精神”的助力。学习交流会上,同学们立足实地调研、积极思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交流中思考理论,以更生动的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助力弘扬“枫桥精神”。

(文:陈文洁、高乐娇 图: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