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洞庭物候新 传承风土情 ——走进岳阳,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者:王若竞  发布日期:2023-02-19 点击次数:10

 

       2023126日下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赴多省走进家乡、传承文化寒假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前往了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对在此开展的庙会活动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

走进家乡、传承文化寒假社会实践团将实地调研作为对线上实践的补充,并选择了岳阳的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作为调研的地点。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北起鱼巷子,南至吕仙观,东接先锋路,西临洞庭湖,是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团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以实现更好的传承与传播。

初到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正大门,便可发现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有交警在忙碌地维持道路秩序,春节的氛围格外浓烈。进到大门后,可见到一祈愿树,上面承载着岳阳群众的美好心愿;数不清的纸灯悬挂在洞庭南路之上,纸面上皆是有关岳阳的诗词,一抬头似乎能穿越千年,通过字句而与前人对话洞庭。沿南岳坡巷至鱼巷子内街,一路上有打糍粑、系中国结、捏面人、画糖人等诸多活动,参与活动的人数众多,每个人都从中获得诸多趣味。这些活动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打糍粑作为相沿已久的春节习俗,糍粑黏结成团,象征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香甜可口,象征着生活甜蜜幸福;糍粑大小成圆,象征着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我们向活动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希望为宣扬活动提供帮助后,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两套财神爷的玩偶服。虽然当时已经不是正月初五,但仍有许多人向前与我们握手。这些活动在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更是将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将优良风俗中的美好寓意进行贯彻。还有着舞龙舞狮、财神巡街等深具文化内涵的活动,许多人上前与财神合照、为杂技演员喝彩,街区从南到北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和小朋友拍照               了解糖画制作过程

书写着诗词的灯笼

除了上述固定的丰富活动外,歌舞戏曲也在洞庭南路上演。《庆渔年》、《花灯映岳州》、《渔戏莲华》等歌舞将岳阳的传统渔文化精彩地展现出来。岳阳倚洞庭湖而建,“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为代表的渔文化在岳阳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进入新时期后,渔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忽视,上个世纪还有着的岳州鱼市、洞庭湖水上商店如今也消失不见,但近年岳阳逐渐重视其此文化的传承,在20228月开展首届洞庭渔火季活动,并首次开放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而现在更是在此街区进行着渔文化歌舞表演,渔文化正逐渐回到大众视野、唤起老一代的文化回忆、给新一代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

同时,《乌金记》、《薛刚反唐》等巴陵戏也在土楼演绎。清代乾隆年间,不少地方戏随着商业活动的流布,开始了互相影响学习,根植于岳阳本土四百年的地方大戏巴陵戏,便在这种长久的交融和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以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逐渐发展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戏曲声腔剧种。在场观看的除了中老年人外,还有着众多的年轻人,巴陵戏演员通过深厚的戏剧功底和精彩的表演,将观众都带入至话本中的故事,体会到传统戏剧的美妙之处。

白天时的唱戏土楼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去,吹人舞袖回。”岳阳之美,美在山川之景、更美在风土人情,岳阳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深挖文化底蕴,以更好地发扬传统优秀文化。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可知,每日来街区游玩的市民游客都能超万人,而实践团在洞庭南路调研的三天里每日都觉得颇有趣味。此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岳阳人的春节生活,让市民和游客都能在洞庭南路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文化的悠扬,提高了文化自信与自豪感。而这活动并没有当即结束,为了进一步提高此活动在岳阳内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此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了宣传,希望为文化的发扬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