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职业导航――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8-04-16 点击次数:2927
   2008年4月11日18点30分,之江校区7号楼213教室座无虚席,“三岔口”职业导航――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着。主办方光华法学院学生会邀请到了法学04级优秀毕业生邵培勋学长、庄友谊学长、梅芬学姐以及法学硕士06级楼颖学姐和赵东华学长给在座的05级本科生以及07级法学硕士们带来了一桌丰盛的精神盛宴。
     第一个上台介绍自己求职经验的是庄友谊学长,他拿到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offer。庄学长首先提出了要重视简历的投递,简历分为网投和现场投,他认为网投的成功率并不高,而现场投的可能性则比较高。如果过了简历关就要开始关注笔试和面试。他觉得我们如果想在面试中有一个好表现的话,就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要认识到自己的特点,要学会对大局的掌握。在面试之前要知己知彼,了解你想要去的企业单位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诚意,另一方面也让你更有把握。庄学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研究企业的年度报表,去外企的话学好英语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信心,因为一开始可能会遭遇到许多的挫折,等你慢慢熟悉了这一切,并努力不断地提高着自己,成功一定会向你微笑。
第二个和大家交流的是邵培勋学长,他拿到的是杭州海关的offer。毫无疑问,邵培勋学长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充满磁性的声音以及永远挂在脸上的微笑都足以吸引住在场的所有人。他的观点是,“狡兔三窟”,要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接着他详细地向同学们解释他的观点,接近毕业,同学们一定都会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对于法科学生来说,这些出路总结起来无非是保研、考研、公务员、出国、找工作。他奉劝同学们,不要过早地盯住一个目标不放,而是要结合自己自身情况,对事实进行判断,在把精力放在某个主要方向的同时也要给自己多项选择的机会。这里他以自己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当初下定决心要在企业寻找发展机会,最后却还是去了公务员系统的情况。邵学长向大家推荐一句话“工作是准备出来的”,他建议那些想找工作的同学们要尽早开始准备,越早越好。
     第三位上台的是梅芬学姐,她可着实不简单,考上了本校研究生,又拿到了外交部和湖州工商局的offer。梅学姐的经历比前面两位学长更多了不少波折,而她的主题就是“选择”。学姐原本是想通过保研到外校去深造,但是由于遇上了小年,失利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她下定决心还是要考本校行政法专业,并开始了准备。谈到这里,她向同学们表示,自己对这个决定还是比较后悔的,因为考研准备最紧张的阶段正是找工作的高峰期,如果考研意志不是特别坚定的同学还是要好好在心中权衡利弊得失。梅学姐还谈到了一些报考公务员的经验,不过她坦承自己考上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建议同学们不要盲目相信运气,要谨慎抉择。
      三位本科生学长学姐之后,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不同的风格让在座的同学们获益匪浅。
06级国际经济法专业的赵东华学长甫一开口就展现了法科学生严谨求实的特点,拿到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offer的他先系统地总结了一下前面几位同学发言的概要,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简历的制作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种版本,应该根本不同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模式的简历,从细节处追求成功率。而另一个方面,赵学长更看好专注于某一方向的求职策略,他觉得同学们应该将选择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开始努力争取。“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他认为我们应当保持一种适度的自卑,看清楚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
      最后一位亮相的是06级民商法专业的楼颖学姐,她最正统地进入了浙江省高院工作。她让同学们见识到了未来一位潇洒干练的女法官的风采。楼学姐主要提到了如何去面对面试的挑战,她有许多好的建议,比方说组织模拟面试等等。与邵培勋学长一样,楼学姐也谈到找到一个保底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会使你的情绪发生很大的变化,也能增加日后找到更好工作的可能性。
接下来就是同学们的提问阶段了,场面异常火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看样子同学们也早就关心自己的未来,而我们的学长学姐们也很耐心地一一为大家做解答。交流结束后还有不少同学在结束后仍旧围着他们,而亲切的学长学姐们也毫不吝啬地跟大家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最后,光华法学院团委副书记贾安录老师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每届光华法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建议大家提前做好毕业之后的打算并为之而努力。贾老师提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院团委还会组织一系列的优秀学长经验交流会,让即将面临选择的同学们听取关于出国、考研、保研、公务员等各方面的更新、更好的经验。
       感谢学长学姐们无私奉献,也预祝我们的同学们能在未来职场上打响光华的品牌,打出光华的名号。
 
 
                                                                         光华法学院学生会 胡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