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夏日造访重温杨毕案 千古奇冤牵动学子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08-07-12 点击次数:4811
7月11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光华法学夏令营的全体营员顶着骄阳,驱车前往余杭古镇参观清末千古奇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纪念馆——浙江省重要的法制教育基地。
刚一下车,扑入眼帘的就是安置在纪念馆门口的三角形坛墙,它由多个用土石造砌的坛子垒成的,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进门的过道两旁,挂着红灯笼,不远处,一大片的向日葵在骄阳下开得极其灿烂,似乎定要为这个记录着凝重悲伤故事的地方增显些许明快。

在纪念馆的内堂,专业的导游小姐带领大家系统地游览了整个冤案纪念馆,同时也给大家作了关于杨毕案的详细解说。
![]() ![]() |
纪念馆中,所有的展示不仅详细介绍了整个冤案的过程细末,而且有关于整个案情的模拟蜡像展示。这些模拟蜡像栩栩如生,表情逼真,把受害人的无奈、苦楚与悲怆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观的营员们听着导游的解说,看着逼真场景的演绎,都神情肃穆,深深的沉浸在清末那一段凄惨的冤案历史当中。

在场景演示的周围墙壁上,挂着许多用中英文双语解说的有关于对杨毕案的评述和大家之言,有益于开拓大家的思维。

此外纪念馆内,还陈列着许多清末的许多刑具,也让大家增长了不少见识。
参观完正堂出来,导游又领着大家去领略了余杭古镇的风貌,当真有着小桥流水,杨柳殇别的前古遗风。参观过程中,雷雨落下,大家去古镇一家小店中避雨,还有幸观赏了皮影戏,品尝了古镇人自酿的甜酒,大家的兴致都极好。
营员在细雨中离开了冤案纪念馆。回头再望一眼纪念馆的正堂,其肃穆凝重依旧,并没有因为雨下下来而变得舒展。正如大家的心中的感受一样,并未因离去而变淡,相反更加深重。作为一名今时代的法学学子,大家重温这样一个被长久铭记的冤案故事,心中涌起的一种使命感定将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学习。这也正是此行的目的。 (光华法学院通讯社通讯员谢银芝供稿)
精选营员参观心得、感受:
程骞第二组
我依然惦记大厅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一幕幕,忽然觉得人生世界亦都如此,苦难藏于一角,外面依旧山青水绿风光旖旎。但这苦难却是真实而沉重的,它就如阴影一般挥之不去。世界如此美好,我们自当感恩;苦难不是骤降,我们自当敬畏。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不仅要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更要感恩于法学先贤们遗留下来的伟大财富。
法律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而这似乎难以融合。而冤案博物挂匾却已艺术的手法将法律的种子播撒到每个游览者的心中。它讲述着关于法律的故事,而且讲得那么认真,那么美。而我们在欣赏这种美之余,最终仍是要作出我们对法律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