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轮光华耀四方,法明公致 求是启真念典学,薪火传承――浙江大学法文化月回顾总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04-19 点击次数:14659

    浙江大学法文化月是一个以光华法学院为主承办,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校级品牌文化活动。举办法文化月,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调研,展示法科学子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人文修养和学术胸襟,弘扬公正严谨的科学作风;一方面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广大求是人的法律意识,为浙江大学校园法治文明的推广和普及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自2002年首届法文化月举办以来,我们已成功举办过八届,其影响力辐射到了浙江大学各个校区,亦获得了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2010年1月,法文化月活动获评“浙江大学院系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称号,这既是对学院广大师生辛勤耕耘的肯定,也鞭策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继承法学院理论推进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彰显求是学子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时代激情和精神追求,使法文化月这一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法治文明建设大局。

和谐普法篇——法治校园,你我共建

    在很多人眼中,法律条文刻板而生硬,如果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将有较大难度。而将枯燥的条文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在全校师生间普及法律知识,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法文化月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已开展的八届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借助图片、影像、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新颖活泼的方式,在求是园内外组织广泛深入的法律文化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法治图片展便于广大师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法治发展现状,是法文化月普法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回溯往届图片展出,选取的均是紧跟时代脉搏和当年社会热点的图片,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法文化月立足中国改革和发展现实的实践性特征。这其中,第四届法文化月的“新中国法治建设回顾图片展”,第七届的“法遍天下”——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法治图片展,第八届的“法治60载”——建国六十周年法治进程图片展均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治电影展播是法文化月的人气节目之一,借助电影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再通过名教授对电影中法律知识的点评深化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寓教于乐,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往届法文化月相继播放了《秋菊打官司》、《因父之名》、《黑暗中的舞者》等优秀影片,其中不乏获得国际奖项的经典大片。对观众们来说,观赏法治电影既是一次美和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又能加深自己对“正义”的理解,而这一精神正是一个真正的法律人和现代公民所不可或缺的。
    模拟法庭是法文化月的精品活动,每逢“开庭”观者众多,甚至常常一票难求。模拟法庭采用真实的案例,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无论是模拟法庭的参加人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通过这一活动都可以真实地接近法庭、接近法律,从而对法律所宣扬的“正义”、“公正”和“平等”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一届模拟法庭从策划、案例编排、演员彩排到正式演出,都倾注了法学院老师和同学的心血;而同学们的法学功底和临场应变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模拟演练中获得了提升。
    法学不是局限于象牙塔中的学科,关注社会、关怀民生在法科学子身上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法治知识的普及不仅要在求是园内铺开,更应该走出校园,走向基层。近年来法文化月积极迈开步伐,将普法活动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农村,成功举办了“普法新农村”调研、“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志愿普法进社区、“结对中小学”——大手牵小手、法治共成长等活动,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扩大了法文化月活动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法治知识竞赛、法学讲座、旁听庭审等活动也是法文化月和谐普法的主要途径。经过8年的探索,法文化月普法活动的方式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浙大校园法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将“公平”、“正义”理念传至校园各个角落。

学术发展篇——博学不穷,笃行不倦

    作为具有浓厚学术背景的活动,法文化月具有双重意义:对全校师生,它是法治宣传的有力手段;而在法学院内部,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邀请外校知名教授举办讲座、开展“法学家茶座”、举办法政读书月和学生论文报告会等活动,调动了法科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知名法学院学生应有的素养。
    一年一度的法文化月是法学院一大盛事,而每年盛大的开幕式和随后的“法思讲堂”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学家来杭为法学学子奉上饕餮学术大餐。回味过去几年的法学盛宴,邀请名单包括了著名国际法学者易显河、知名律师陈长文、民法巨擘江平等各领域的顶尖学者、律师。他们用自己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崇高的人格感召力为法学院师生带来了珍贵的体验机会,通过与这些大师面对面交流,同学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所领悟,还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了更坚定的认识,立志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心中对“正义”的追求。
    法学院藏龙卧虎,各位老师在专业上各有造诣,而平时上课时间有限,同学们常常以不能和老师就法律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憾。而法文化月通过举办“法学家茶座”的方式弥补了这一遗憾。法学家茶座邀请深受同学们欢迎的本院教授,就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师生之间的隔阂,台上台下言语激烈交锋,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透过社会现象表层,深析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一个师生平等交流、双向对谈的空间。
    法学专业书籍卷秩浩繁,徜徉其中常常有迷失方向之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研读专业书籍,法文化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举办经典读书月活动,鼓励同学们阅读法学经典名著,并互相分享阅读体验,共同进步。在阅读的基础上,法文化月同时强调培养同学们的动笔能力,每年都会举办论文报告会,邀请老师对本科同学上交的优秀学术论文进行现场答辩和评比,并对科研成果及时总结展出。 研究型、创新型学院的塑造需要以研究型、创新型学生的培养为基础,而研究型、创新型学生的培养依托于研究型、创新型教育方式的改革,法文化月着力于对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博学之外更要求笃行,学以致用是对每个法科学子的要求。正基于此,法文化月也很重视实践内容的设计,包括“名校名嘴”辩论赛、“寻找身边的法律试验田”之法律诊所等活动,让同学们直面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把自己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情满校园篇——日出月轮,情满光华

    风光旖旎的之江校区,春有百花姹紫嫣红,夏有碧树连天翠竹清风,秋赏红枫冬听雪,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吸引了其他校区的很多同学慕名前来。光华法学院自2007年搬迁至之江校区以来,充分利用之江校区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一难得的资源,大打“之江牌”,进一步扩大法学院在校园内的影响力。法文化月不仅是普法宣传、学术研究的平台,也是宣传光华法学院和之江校区的良好平台。每年四五月间正是之江校区最美的时候,法文化月也利用这一时机组织之江采风活动,邀请其他校区的同学和老师来用相机记录之江的迷人风光,再选取其中优秀的图片在玉泉、紫金港和西溪校区公开展出,让其他校区的同学也可以分享之江的美景。
    学生时代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而站在凤凰花开的路口,每个毕业生都难免对自己的未来心存忐忑和疑虑,法文化月“职业领航”活动正是在这时为广大毕业生们奉上最实用的信息。“职业领航”包括三个版块,分别是考研直通车、就业金桥和出国新航线,从考研、就业和出国三个方面为毕业生答疑解惑,帮助法学院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方向。
    校友是同学们未来走上社会宝贵的资源,从那些优秀的校友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做学问,更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法律人。法文化月也是密切在校同学和校友联系的有效途径。在法文化月期间,曾成功举办过“群贤毕至”校友联欢会,在公、检、法等各领域叱咤风云的校友们重返母校,虽然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霜染鬓角,不变的却是对事业的热忱和对母校的热爱。 从这些前辈身上,法文化月所追求的法律与人文的统一,法治理想和实践拼搏的融合也得到了沉淀与升华。

承文兴体篇——君子不器,文体一身

    法文化月是法学院师生共同的节日,每当此时,各类新颖别致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大家走出书斋,在赛场和文艺舞台上展现了法学学子独特的风采。 趣味游园会是法文化月的保留项目之一,主要在紫金港校区面向低年级同学展开。活动现场各种趣味节目层出不穷,以娱乐的方式无形中向参与者介绍了法律知识。此外,往届的许多经典活动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第五届法文化月的“法之韵”动漫大赛采取漫画这种新颖的方式拉近了法律和同学间的距离;第七届法文化月时间邻近奥运会,“奥运魂——环保纸袋发放”结合了环保和奥运这两个社会热点,体现了法律人与时俱进的特质;每到毕业时节,旧课本如何处理就成了问题,第七届法文化月的“乐陶陶,淘‘法宝’——法律人购书节”就从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出发,赢得了毕业生和低年级同学的一致好评。
    各项体育比赛也是法文化月的保留项目。无论是团体性的拔河比赛,还是单人的羽毛球比赛;不管是竞争激烈的之江篮球赛,抑或充满趣味的定向越野模拟探案,都吸引着热情活跃的法学学子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密切了同学间的联系。
    和谐普法、学术发展、情满校园、承文兴体,这四大部分构成了完整的法文化月,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真正将法文化融入了整个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之中;同时,也为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促进校园法治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走过八载寒暑,曾经的法文化月在学校的大力关怀和法学院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学术性、实践性、思想性、创新性并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而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株阿斯特赖亚(希腊神话中的正义女神)之花必将绽放地更加灿烂!

(法学院学生通讯社:楼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