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寻找远古的独角兽――记武树臣教授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06-18 点击次数:1420


     6月17日晚7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树臣老师在之江校区7号楼106教室为大家做了题为“寻找远古的独角兽——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方立新老师主持,钱弘道老师、金敏老师出席了讲座。
     武教授用生动形象的图示展现了他近年来研究甲骨文的学术成果,独角兽是中华法文化起源的特殊标记,他从“法——德——律——礼——刑”这五个字入手寻找最初的法,通过研究甲骨文、考证文化传说与出土文物来还原历史原貌。从“法”字开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即:“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武教授依次解释了“法”字的每个部分,其一,氵,即水。远古人群的生活范围常常以山谷河流为界限,个人不可能离开它的氏族则“离群索居”。放逐是无异于死刑的严酷惩罚之一,人们把违背公共生活准则的“罪犯”驱逐到“河那边”去,就是死刑宣告,因此河流带有刑罚的威严,并进而被赋予一种文化的意义。他进而解释�是古老部落的图腾,“去”字其实由矢与弓两部分组成,其本义表示弓与矢相离。
    在解读“礼”字的文化内涵过程中,武教授还拿出了道具做现场演示,娓娓道来有关玉琮蕴含的军事含义,即相当于今日步枪之扳机,射箭时大拇指戴玉琮,既保护了手指,又大大增加射箭的精度。然后联系古代的传说与相关历史论证了礼起源于战争之祭祀,祭祀的对象是战神,即蚩尤,蚩尤的图腾是独角兽�,故指挥旗尖头系着�之尾。而且祭祀的物品是扳指,即玉琮,它是弓矢上面的辅助用具,也是武器的一部分,而且琮上的纹饰可能就是独角兽。在寻找最初的“律”的阐释中,武教授更是大胆地提出了研究创见,“律”字的含义被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个含义是音律、乐律、声律。第二个含义是用来校正乐音的管状器具,即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第三个含义是军令、纪律、法律。第四是与“率”同义,可互代也。在论述“刑”背后的法律传统文化中,武教授提出“刑”字的原始模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刑罚。它代表的是文身,即后来蚩尤发明的“五刑”当中黥刑的习俗。武教授边画图边阐释古文字与古代法文化的内在关联。
    讲座后,金敏老师与钱弘道老师分别从学术观点与治学态度做了点评,给同学们带来了学思上的启迪。武教授随后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王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