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2010浙港两地大学生学术交流营暨法律学生夏令营正式开营,在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法科才俊后,当日晚上营员们在之江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了夏令营交流见面会暨学生破冰联谊活动。
在浙大校歌的暖场DV下,今晚的交流见面会暨破冰活动正式开始。首先,主持人胡舒歆代表之江的同学向大家表达了最热情和诚挚的欢迎,随即拉开了破冰晚会的序幕。晚会的第一项内容是通过两部之江同学自制的短片让营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之江的美丽、体会之江的底蕴、感受之江的神秘。其次就是进行各组的团队建设,在20-30分钟的时间内,各组需选出本组的骨干成员,包括组长、宣传委员、文体委员、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由他们在未来的6天中负责各项相关的工作,更好地组织本组的活动、凝聚本组的力量,同时还要确定组名、口号、组歌、形象大使以及下一项内容中的小组展示和组员自我介绍的形式。在这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内,各小组从腼腆安静到掌声雷动,一点点地进步和成长,团队的建设也一步步地跟进和完善,在截止时间各组也都圆满地完成了团队建设的任务。紧接着,我们就进行了各组的风采展示和组员的自我介绍,在这一环节,每组都在10分钟的时间内用最独特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本组最浓缩的小组精神,台下的掌声也给了营员们最好的肯定和鼓励。活动的第四项内容是由各活动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夏令营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宣传和辩论赛的有关事项。
最后,也是活动的高潮,就是我们的破冰活动。这一环节的破冰游戏称为“看谁堆得高”,游戏规则是由每组营员全面参与,利用40张A4纸和两卷双面胶在20分钟的时间内齐心协力地搭建高塔,且不能借助于任何外力,只能利用纸自身的力量。本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全体营员的参与热情,更能让大家瞬间溶为一体,增强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活动期间,主持人还会告知各组组长各种突发状况,如交换组员、上交几张白纸、贡献一个双面胶等。活动过程中,每个组都想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也机智地应对了各种突发情况,最终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和大家辛勤的劳动成果合影留念。游戏结束后,营员们意犹未尽地赞叹破冰游戏的乐趣。相信这样的破冰活动的确让大家打破了原先的生分,增进了进一步的情感交流,结交了很多地良师益友。最后预祝2010浙港两地大学生学术交流营暨法律学生夏令营取得圆满的成功!
附上各小组破冰活动中的精彩表现:
第一小组
2010年7月16日下午,第一小组营员在大活一楼开展了第一次小组活动-“破冰活动”,鉴于本组人员在拍集体照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自我介绍,第一小组有成员提议改名“融冰活动”,提议引起大家的积极响应。
这次活动主要是在本组营员内推选小组组长、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同时在组长的带领下探讨本组名称、口号。
首先,由本小组营员做简短的自我介绍。为了让大家能进一步认识自己,营员们在自我介绍上大费心思。夏天奇同学调侃自己的名字是“夏天很奇怪的夏天奇”,而来自湘潭大学的张彬同学更是模仿一周立波秀的说笑风格,结合法律专业学生的思辨性,个人介绍上大秀了一把。
第二轮活动是小组核心成员的选举。组长肩负的责任最多,但意外的成为本次选举职位的大热门。来自哈工大的董建凯、吉林大学的吴京、南京大学的彭艳华都有着为营员们服务的热情,最后投票环节,细心的吴京以最短的时间认识了所有营员而获得最多投票,成为本组的小组长。彭艳华同学,凭借着在南大担任过院报编辑的经历当选本组的宣传委员。张彬同学和毛金玲同学共同担任我们小组的学习委员,负责辩论赛和案例讨论,努力展现小组的硬实力。王清施担任小组的生活委员,夏天奇、何乐天共同担任文体委员。
在名称和口号上,小组先后产生“分享队”、“ 丰享队”、“翼支队”、“缘来一家人队”等名称,后经集体讨论决定,将“翼支队”作为名称,配合翼支队,产生本组口号:“问鼎之江,一枝独秀”,将《隐形的翅膀》作为本族的队歌,同时设计了本组的队形-展开的翅膀 。
在接下来的辩论赛题目抽取中,我们组抽中第一个辨题安乐死的合法性讨论,对决第三组“我们队”。
(彭艳华)
第二小组
2010年7月16日晚上七点四十,我小组17名成员准时来到学生活动中心多媒体教室,看完了两段介绍之江校区风景的视频后,大家进入了限时20分钟的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小组组织建设的实质性的“破冰”阶段。大家首先将平行布置的椅子按圆形排列,以方便组员间相互交流。这个举动似乎迅速地拉近了组员之间的距离,大家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自我介绍。在小组组织建设阶段,来自中南大学的毛希望同学,首先打破了僵局,自荐担任生活委员,并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在毛同学自荐勇气的鼓励下,组委选举很快完成。
为了在剩下的时间内完成包括确定组名、组歌、口号、介绍方式、形象大使等任务,我们小组采取了从易到难的方式,先从来自香港的同学中选举一名最漂亮的女生担任形象大使,接着快速决定以“水手”为组歌,并群策群力确定了与组歌配套的组名——“之江海盗”、口号——“之江海盗,数我最潮”和介绍方式——众组员构成船型,一并做划桨姿势,一边唱组歌,组长和形象大使在船头做泰坦尼克号状。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小组和成员的介绍和展示,赢得了其他三个组的笑声与赞赏。
(杨桦)
第三小组
2010年7月16日,期盼已久的第三届光华法学夏令营如期而至,一场注定让人怀念的旅程就此拉开了帷幕。在下午进行了开营仪式之后,晚上七点时分我们开始了同学交流见面会暨学生破冰联谊活动。作为踏上正式征程之前的一次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活动,读来颇有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深夜回味之,真诚与感动,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首先我们组成员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认识彼此,展开了交流和沟通的第一步。之后即按照活动的要求,开始了小组领导集团的选举和团队形象的设计。经过成员自荐和民主决定,我们产生了自己的领导班子:豪迈奔放的陈爱敏组长,热情洋溢的翟如意生活委员,才艺双馨的谢蓓文艺委员,儒雅淡然的郭志伟学习委员,以及平凡的山东人孔凡鲁担当的宣传委员。
我们领导班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造我们小组的品牌形象,我们小组的名字是“我们队”,之所以命名于此,实因“我们”一词承载了太多太多无以言尽的含义,我们借此意欲传达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种建队理念: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但从此刻起,我们奇迹般的相遇相知,我们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拥有了同一个身份,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名字,并将为这一名字的荣誉而奋斗。此刻及即将到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一起,幸福着彼此的幸福,快乐着彼此的快乐。然后我们将这一理念延伸至我们的口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们队就是我们队,我们队还是我们队”的口号。虽带有几分诙谐幽默,实则蕴含极深,体现了我们队心心相印、共建共荣的目标和气度,当然也不失几分霸气。至于队歌,我们选择了轻松幽默的改编版《嘻唰唰》,大家在演绎时一起酣畅淋漓的大笑,真是一大快事。
在各组展示完小组形象后,活动进行了一个游戏,意欲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队的每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其中,陈爱敏队长高屋建瓴的指挥、简雯泰同学的积极准备、其他同学的积极投入,等等。在那一刻,从每个成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共同体,我读到了对于集体荣誉的渴望和珍视。虽然我们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但在我们心中我们已经胜利了。赛后每位成员在小组的成果面前合影留念,爽朗的笑容、幸福的眼神,这一刻又岂是语言所能形容的,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倍感荣幸。
破冰仪式已经落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将是正式的旅途,我非常期待跟“我们队”的每位成员共同努力,共同经营我们这个共同体,我相信我们会收获知识、快乐和阅历。我们将度过一段虽不是我们最幸福、也不是我们最难忘的,但肯定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们是“我们队”!
(孔凡鲁)
第四小组
山中雾气氤氲,旅途的疲惫,被初来乍到的新奇感渐次撩拨开。东道主的热情周到,丰盛而不显客套的餐宴,裹挟着秀色。心仪之至,疑虑顿消。
李作权馆,破冰之旅启程。简单的自我介绍,个性初现。憨厚的大龙,文静的诗宇,热情的川妹子丁杰,有些内敛的皓贤,淡定的金金,还有恬静的嘉文,拿着帅帅单反的雅妍,邻家妹妹启初。动静皆宜的刘杨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Four in love”的头头,靖哥哥当仁不让地成了学习委员。窝心的小燕,粗中有细的刘隆已经能够开始发放必备药品。静和俊杰更是忙前忙后,体贴入微。
小组展示环节,时间虽仓促,集思广益,却也能别出心裁。另类猫步,搞怪造型,青春的激流暗涌;炜城浑厚的声音仓促“我只在乎你”,浙港两地学子,相亲相爱是一家;Four in one,one for all的口号声,道出了四组齐心协力、共度良辰的心声;帅气的志荣哥哥一句“其他组要加油了”,更将四组士气展露无遗,平添一股火药味。
游戏互动环节,忙碌而有序,兴奋中夹杂着紧张,凝聚着全组心血的纸塔巍巍然伫立,十八张年轻的面庞一同绽放笑容,来时的拘谨,荡然无存。任是天南海北,年轻是共同的话语。
坚冰融化,暖意扑面。丽萍给我们捎来了特色小吃蟹饼,美丽的倩坤也开始筹划欢送会上的文娱节目。七天之旅,你我相随,感动常伴。
(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