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钱弘道教授在斯坦福作演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11-02 点击次数:1814
2010年10月28日,应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方面的邀请,钱弘道教授在斯坦福大学作演讲,主题是《中国法治的挑战和希望》。这是钱弘道教授第二次赴斯坦福。2008年,钱弘道教授应美国著名法学家Michael Klausner之邀,在斯坦福做高访。
钱弘道在演讲中说,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法治建设的过程既是制度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重组和观念变革的过程;中国在这种创新和变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而中国法治的希望就孕育于这种挑战中。他从历史、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法治的背景、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努力,并对转型期中国法治模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钱弘道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积极回应,听众提出了许多问题进行交流。有听众直截了当地问:“中国在法治发展过程中,会不会采用西方模式?”钱弘道回答说:“中国会不断学习西方。事实上,中国从清末以来一直在学习西方。但中国不可能依样画葫芦地照搬西方的法治模式。中国是当代世界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案例。这个案例的名字叫‘中国模式’,这个案例的价值就在于‘中国特色’。世界因为有中国这样一个特殊案例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果这个世界的各个地方是一样的文化,一样的制度,一样的模式,那这个世界将变得单调而缺少激情。”还有听众问:“你作为一名学者,在中国法治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怎么扮演?”钱弘道回答:“我作为个人,很微不足道。我的角色不是‘拆台’,而是‘补台’。中国的法治是政府和民众合力推进的。中国在转型期,由于市民社会相对弱势的客观情况,政府在法治建设中将发挥主导作用。学者作为民众力量的一部分,有足够的舞台扮演我们的角色。刚才我介绍的法治指数项目就是例子。法治指数从民调、内评、外评、专家评、公布的整个过程,正是政府和民众合力推进法治的过程。”
钱弘道教授的演讲幽默诙谐,场内不时爆发欢笑声。一位斯坦福法学院JD学生说:“以往的演讲,听众中途退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在钱教授的演讲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开,钱教授把场子给镇住了。”
法治指数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演讲结束后,钱弘道教授与斯坦福法学院、胡佛研究所的学者就法治指数项目专门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并对其他项目的合作进行了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