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关于读书和写作的一点体会”沙龙侧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03-18 点击次数:7896
3月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毕业的戈含锋博士后主讲的学术沙龙“关于读书和写作的一点体会”,在七号楼107举行。钱弘道教授与博士生王帅共同主持了这次沙龙。夏立安教授受邀参加并指导。
夏老师在发言中说,开展学术沙龙和读书会很有意义,建议多开展此类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学术能力。现在很多学科点都在积极开展,这是很好的现象。学术方面,有些同学不会选题。要清楚一点:热点问题未必有法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多进行阅读,尤其是《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文章,会对学术品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钱老师谈到了读书和做人两方面的问题。关于读书,现在学生一是读书太少,浪费了很多时间,比美国学生差得远。要多阅读经典,不要被囿于课堂、课本里。二是文章写的太少,要多写,才能出精品。关于做人,学生对社会关心太少,对大事件、社会问题缺乏关心,不懂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要读好三本书:大自然、人类的名著精品、人、社会。钱老师还强调:改文章才是写文章,文章要十遍、二十遍改。另外,“心要定”,才能做大事。
两位老师开场讲话之后,戈含锋博士后开始向同学讲述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心得体会。基于其丰富的研究经历和较强的学术功底,以及做杂志编辑的实际经验,戈含锋博士后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宝贵经验。
首先是写作。写作内容方面,要注意思维的多维性、推演的相关性和论据的针对性;文字的专业性和通俗性同样重要,一篇文章写出来,要让相关领域之外的人也能看懂,才算成功。在写作形式方面,尤其要注意引用和注释。另外,写作中的社会现象考察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是读书。读书与写作的关联在于资料收集,做好这个基础性工作是取得良好成果的重要前提。如何收集。如何选取角度,则是有一定技巧的。对阅读内容的掌握,要在读的基础上内化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实际运用,才是真正的掌握。她还强调,好书要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和灵感。
之后,两位评议人先后对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评述。王朝霞主要就写作谈了一些看法,姜斌则谈了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心得体会。
沙龙在掌声中结束。在场的每位同学,都表示在这次沙龙中有所获益。

(供稿/王帅 摄影/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