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国际视野中的公法”学术沙龙第一期综述:中美行政诉讼法与中美行政程序法的若干问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12-06 点击次数:2885
“国际视野中的公法”学术沙龙第一期综述
中美行政诉讼法与中美行政程序法的若干问题
 
2011年12月1日下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法学院访问助理教授马瑞欣(Neysun A. Mahboubi)博士来到之江校区,在图书馆五号楼学术报告厅为本院师友作了题为“中美行政诉讼法与中美行政程序法的若干问题”的讲座,并与本院师友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马瑞欣教授是一位有着丰富中国法背景的美国法学家。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别获得法律博士(J.D.)学位以及政治与东亚研究专业学士(A.B.)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比较法以及中国法。更令人称道的是,马瑞欣教授的汉语非常流利,因此本场讲座得以用中文进行。这不仅进一步拉近了马瑞欣教授和本院师友的距离,而且使问题的探讨显得更为深入、更有成效。
讲座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马瑞欣对中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的报告为主。在上半场中,马瑞欣教授以他的一篇论文Suing the Government in China为引子,娓娓道来他对中国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理论及实务的思考。首先,马瑞欣教授介绍了他自己学习中文、为什么学习中国法律、为什么学习中国行政法的缘由。马瑞欣教授的经历十分地独特,他尤其重点介绍了自己对中国行政法产生兴趣的过程,以及日后在美国上法学院时研习美国法律、尤其是美国行政法的经验。其次,马瑞欣教授对他Suing the Government in China一文进行了生动的介绍。该文从三个角度对中国1996年至2006年行政诉讼发展进行了研究。从第一个角度,马瑞欣教授研究了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作用和影响;从第二个角度,马瑞欣教授介绍了行政诉讼的经验推动法律体制发展的过程;从第三个角度,马瑞欣教授提出了行政诉讼实务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马瑞欣教授通过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他所观察到的、自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产生的各种现象,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中国这二十余年来行政诉讼的发展状况。马瑞欣教授的介绍不仅有着坚实的学理基础,更处处渗透着对中国行政诉讼现实情况的关怀。在上半场中,马瑞欣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他对中国行政程序法的若干思考。首先,马瑞欣教授对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历程做了梳理。其次,马瑞欣教授介绍了统一行政程序立法的价值所在。
讲座的下半场则以马瑞欣教授和本院师友的交流互动为主。郑春燕副教授首先对马瑞欣教授在上半场所作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她自己对于Suing the Government in China一文的思考。接下来,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向马瑞欣教授提了相关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移植的可行性、美国行政法的研究方法、中国对美国行政程序法的借鉴等。郑磊副教授更是从宪法学的角度,对行政诉讼中的共同诉讼、集体诉讼作了相关的阐释。最后,郑春燕副教授总结了整场讲座。
 
 
文/韩宁 图/吴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