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光华法学院学术讲座――刘思达之《中国律师的跨地域流动》圆满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01-03 点击次数:2918
2011年12月27日周二下午3点至五点,在之江校区图书馆五号楼二楼会议室,年轻的刘思达博士百忙之中应邀为我院师生讲述了“中国律师的跨地域流动”。讲座由我院经济法研究所所长钟瑞庆副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还有我院诉讼法专业的兰荣杰老师和法学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刘思达博士基于多方位渠道搜集、分析的数据展示了我国律师的跨地域流动的社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
刘思达博士1980年生于北京,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别研究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与职业社会学。曾在多种高级别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十余篇中英文论文,并著有《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等学术著作。
 
刘思达博士正在讲述“空间流动理论”
 
会议初始,刘思达博士开门见山用图表的方式为我院师生介绍了我国各省律师分布“基尼指数”以及“2000-2007年间专职律师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表,基于数据的分析,刘博士发现我国律师职业群体存在巨大的流动性,并逐步对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列于“客户类型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和“管辖权冲突理论”三个宏观的解释法律职业社会结构的主要理论范式,刘思达博士提出一个微观的新理论框架——空间流动理论。刘博士基于该理论引出“大量中国律师向东部沿海的主要城市流动的原因”、“移民律师在新的执业城市的持续性”以及“律师流动对于中国律师业的结构性后果”三个问题。
其次,刘思达博士简单介绍了他研究律师流动问题的三种方法即访谈、问卷调查和图书馆文献查询。三种方法的介绍和描述体现了刘思达博士研究思维的缜密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
之后,刘博士根据研究所获数据,总结出我国律师的流动模式,律师群体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而律师流动的主要驱动力是收入差异、职业规范机会。结合典型个案的考究,刘思达博士经分析概括出移民律师在新城市集中于地位较低的法律职业领域且业务拓展困难等现状,但也不乏成功案例譬如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创办人的岳成律师等。律师大量流动的同时影响了中国律师业的社会结构,造成农村地区律师严重短缺、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里其他法律提供者大量出现而东部沿海城市律师就业市场产生分层,律师与人口比例出现两极分化等一系列现象。
刘思达博士基于科学的数据,用富于逻辑性和周延性的言辞展现了他的“空间流动理论”框架,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讲座期间,前来聆听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踊跃发言,与刘思达博士进行了思想交锋,刘博士从容应对、耐心讲解。正是这样的思想交锋才能擦出理性和智慧的火花。
 
刘思达(左),钟瑞庆(中)和兰荣杰(右)正热烈的讨论
 
供稿人:顾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