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在刑事责任和刑罚确定过程中的恰当角色
5月11日晚19点,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刑法学者Paul H. Robinson教授来到之江,给我们学院的刑法学学生和刑法学爱好者发表了题为“平民在刑事责任和刑罚过程中的恰当角色”的演讲,由我院刑法所所长高艳东老师担任主持人。虽然参加的人数只有30几个,但是可以说这场演讲并没有因为人数少而失色。相反,在场的同学有幸听到来自美国刑法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在刑法研究和司法实践中避免出现冤假错案提供了横向借鉴。这自当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刑法学这门学科体现人性关怀和对生命尊重的一次体现。
在讲座中,教授分别从什么是直观公众、社群有没有直观公众、刑法应否反映民众的直观公众,当前的美国刑法体现了社群的直观公正了吗,这四个层面进行论述。他提出,如果一个社会的刑法要想实施效果优越。必须要从反映社群的正义观,而且这种正义观并非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而是呈现一种同心圆的架构,处于核心部分的不法行为越能在大众中产生共鸣(直观正义);因此,如果刑法越能够在刑事立法上体现社群正义,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公正刑事的声誉,也就能够使得社会更加遵从刑法、主动同刑事司法体系合作,这就会使得刑法得到遵守,犯罪自然降低,打击犯罪的效果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他还提出,当前社会中大众裁判从长远来看,对刑事司法公正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民众通常对案件的了解只来源于对报纸、网络的片面报道。此外,民众并不会审慎地考虑案件全貌进而对被告作出过分有利或有害的判断。其次,如果允许大众裁判,那必然使得案件的裁判不稳定,因为案件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受到媒体的关注以及如何关注、报道。
除了这些理论成果之外,Robinson教授还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的成果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切实而深刻的体验,同时也让人领悟到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法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和他们法学研究的魅力所在。演讲尾声阶段,许多同学提出了非常新颖而锐利的问题;教授深入浅出的解答,在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愉快而有收获的知识之旅,坐在5号楼的会议室领略学术大师的风采,实在快意无比。以下是部分照片,希望大家有更多机会领略刑法给予社群大众不一样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