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授之以渔,赠之以网――记“法学论文写作与发表体会一席谈(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06-18 点击次数:1926
 
为了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关于论文的经验交流,“法学论文写作与发表体会一席谈”的第二场沙龙于6月14日晚18:30在图书馆5号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讲人为胡铭、赵骏两位博士生导师,法学院的部分博士生、博士后参加了活动。
赵骏老师首先开讲,他借助PPT,围绕论文写作及跨学科研究为大家做了系统的讲解。要写好论文必须做好文献的检索。因此,赵老师首先介绍了法律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并做了部分实例演示。然后,他从写作前准备到完成论文各个阶段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的经验技巧与注意事项,包括了解市场和平台,文章的选题要具有时代感、“比较优势”及注意中外文文章的不同偏好,叙事方法要注意叙事的逻辑性与结论的平衡性;他也举例讲述了框架搭建常用的几种范式,以及在语言、方法论和题目上需注意的事项。此外,赵老师还对比分析了经济学论文与法学论文写作的异同,提倡同学们尝试跨学科的研究方式。
接下来主讲的胡铭老师,首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陈瑞华教授的《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料检索》,然后以自身的经验和感想与同学们探讨了“什么样的文章能够发表”的问题。根据自身两年期刊编辑的经历,胡老师从编辑审稿的视角与同学们分析了如何使文章更受欢迎或重视的几点感想。他强调了文章形式的规范性、方法论的科学性及关注本土问题的重要性。在形式方面,胡老师分别介绍了题目、结构、注释这三点上应注意的问题;在方法论上,胡老师认为作者需要说服别人认可其方法的科学性,且方法也能体现出作者所下的功夫;在国内问题与国外问题的比较上,胡老师认为,对国内本土问题的关注要比介绍国外经验式研究更为有价值。胡铭老师还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例分析了选题、资料与研究方法等问题。此外,胡老师还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评审意见改进论文,采取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投稿方式。他也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法学类和综合类刊物的现状与风格等实用的话题。
在互动阶段,两位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与回应,他们亲切坦诚的交心恳谈使在座者都受益匪浅,也增强了同学们写作与发表论文的兴趣和信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参加此沙龙的导师在平日授课之余,还在大忙之季抽出难得的时间与众同学交流论文问题,将个人心得和盘托出,不仅有通用之道,更有一得之法,正可谓“授之以渔,赠之以网”,令人感念。                   
  
                          (王奎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