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炎炎,浩浩荡荡到这里,也瞬间变得安静细腻。西湖,恬淡得侧卧在人间天堂,莞尔蹙眉,笑迎今日从五湖四海相聚于此的青年才俊。恋杭州,慕浙大,游西湖,夏令营的旗帜和营员们的欢声笑语,轻轻掀开西湖的掩面薄纱,让人慢慢体会到当年为何传唱那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答案是,它的绿水迤逶、芳草长堤,是它的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是它的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是它的樯帆卸泊,渔歌唱晚。
西湖于杭州,却不仅仅属于杭州,在七月九日的傍晚,在来自天南海北的浙大营员眼中,西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君不见,“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的行者武松,与“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的名妓苏小小之墓,那静谧中,融汇刚柔。在墓碑前凭吊的营员们,再望去远处屹立于云烟飘渺处的雷锋塔,犹记得当年乌篷船下,一把油纸伞撑开的恍如隔世,也许,只有西湖才能诞下那凄怆的浪漫。苏白两堤,一度柳叶莺啼,一度夕照月影,就将那段诗情画意绵延至营员们的脚边,让有志者们将东坡居士的那句“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感怀于心。
典故与传说的魅力使营员们沉浸于中国悠远的历史文化中,畅谈古今中外,文人骚客、仙神灵异、诗词歌赋,皆是不停的旋律,演绎这篇游记的高潮迭起。偶尔的小插曲,也是别有意境。营员间合影留念,定会热情洋溢地拉上腼腆的海外来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身处西湖,不问出处。美的共鸣,让营员们的任何交流都无隔阂,即使是不分平仄,谈笑间,举手投足已流入诗画中,不留痕迹,却刻骨铭心。
从夜色荷花香中走出的来的青年们,被月光洗尽铅华,对西湖,对杭州,甚至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敬畏。美的景色陶冶美的性情,笙箫不响,长笛不音,却别有一番悠然淡雅飘忽心头,抹不开的流连忘返。在依山傍湖浙大,这次短暂的游历,不论是“异乡结知己”,还是“幽寻本真性”,西湖是这片热土与青年们结缘的真正开始。
文/谢宇 图/徐建、张金栋、寇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