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记者播报:
11月17日是国际大学生节。为了让小记者领略名牌大学的独特魅力,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本报小记者团特别策划了小记者走进浙大之江校区的活动。
浙大之江校区坐落在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古朴的红砖建筑隐藏在大片的山林中,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浙大法学院的学生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一间能容纳200人左右的阶梯教室,仔细听完浙大学子陈嘉龙的介绍后,小记者们开始以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学校,也希望从中获取更多关于学习的灵感。之后,伴随着浙大的校歌,教室内的大屏幕开始播放浙大各校区的美景,莘莘学子们在草坪上、夕阳下诵读……种种激人奋进的言辞,慷慨激昂的画面,令小记者们羡慕不已。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像放飞的小鸟般,穿梭在学校古老的建筑中,钟楼、主楼、图书馆、礼拜堂、篮球场、生活区、曾楼等,处处饱含历史底蕴,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就像小记者李诗怡说的: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浙大浓郁的人文气息,那是一种好学而充满乐趣的气息!这个气息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争取考入这所名校。我想,大部分小记者也一定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吧!(文/孙耿萍摄/张迪)
梦想中的天堂
小记者吴雨蝶(回澜小学601班)
棕色的砖墙,古老的教学楼,金黄的银杏树,一块大大的黑板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字格外的显眼——这是一个养育人才的地方,是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地方,这更是我魂牵梦萦的“浙江大学”。
一进校门,就被一大片的绿色给迷住了,清新的空气,让人恨不得能多吸几口。眼前的教学楼,那古色古香的建筑,既神圣而又不失庄严。边上花花绿绿的植物映衬棕色的砖墙,让大学又透露出几分亲切。大学里的哥哥姐姐们带我们了解了学校的历史,讲述了老校长“竺可桢”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被浙大的魅力所征服。
走进浙大
小记者严郡涵(朝晖小学604班)
沿着山路步行,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深绿、浅绿、翠绿,散发出勃勃的生机。我们正身处浙江大学的之江校区,一位大学生哥哥带着我们参观校园。
之江校区是浙江大学五个校区中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一个校区。你看,那些建筑无论何处都散发着一种古老而沧桑的气息:暗红色的砖块上刻画着风雨的足迹,钟楼顶古老的钟迈着沉重的步伐,参天的古树如巨伞般为人们遮风挡雨……这座建立在一百多年前的校园,不仅没
有因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没落,反而因后人的建设愈加兴盛,成为学子的梦想。
今天,我在浙大
小记者俞宁岫(高桥小学506班)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浙大,几位大学生给我们看了浙大的宣传短片。在观看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批批博士们从校门中笑呵呵地走出来;合唱声猛地出来,民乐、管乐一齐奏鸣,瞬间,又安静下来,只留朗读声越来越清晰……终于,钟声飘来,响彻校园。大学生们笑着跳着,介绍着自己研发创造的计算机,校园里充满着活力与阳光。
看完短片,是小记者采访环节,我提了一个如何克服数学弱点的问题,带队的大学生哥哥详细地回答我,他还鼓励我要加油。
小记者感言
这哪是学校啊,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有山有水,绿树环绕,幽雅而静谧。而透过绿荫葱茏的树丛,依稀可见红墙黄砖,建筑风格与众不同,让我真正领会了“人在山中走,似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沿着弯弯的林荫小道前行,我们来到了运动场,只见周围的树层层环绕。路上,我们还见到了好几只可爱的猫咪,似乎在欢迎我们这远方的来客。(小记者杨昱权新街一小502班)
踏遍整个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研究生楼等,无一不点缀在绿树丛中。真羡慕浙大的哥哥姐姐能在这如仙境般的地方学习。我相信,有一日,我会以浙大学子的身份再次来到这个百年老校。(小记者陈毅桐坎山镇小604班)
我们纷纷向大哥哥大姐姐提问题:怎么样提高阅读水平?他们告诉我们:“小学生可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作文,然后慢慢地读一些名著,一本名著要多读几遍,加深印象,收获就会更多!”。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争取成为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小记者肖耒朝晖小学401班)
走出浙江大学,我在照相机上留下了那块“之江学院,浙江大学”的石碑。回家上网一查,发现这所学校解放前为之江大学所在地,其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又名“督学堂’,是由美国教会南北派创建的教会学校。中国的、外国的,一代又一代浙大学子在这里学习深造,成为栋梁之材。(小记者沈盼昊长沙中心小学402班)
之江校区真不愧为百年古校,每一处建筑物都保存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学生们在下课时,走的不是宽阔的操场,而是纯天然的小径,就连这一条条小径也不是什么钢筋水泥做成的,而是由一块块巨石直接拼接而成的,有一种粗犷而又不失清雅的风格,太自然了!我还在浙大的校门口照了张相,心中暗暗立誓:6年后,浙大见!(小记者周哲远高桥小学606班)
之江校区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所大学能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有多少故事、沉淀着多少的历史与文化。这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希望有一天我能到这里来读书!(小记者夏颢天劲松小学501班)
(更多小记者稿件请关注11月28日花季雨季3版)
特别鸣谢: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团委 浙江大学学生法学研究会
(原文地址:http://xsrb.xsnet.cn/html/2012-11/25/content_199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