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以判例诠释法的精神――记香港城市大学林峰副教授系列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12-28 点击次数:1913
2012年12月18日、19日,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中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林峰老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两场题为“比例原则在英国和香港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未来”及“通过判例看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与解释”的学术前沿专题系列讲座。专题讲座在之江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举行,由我院费善诚副教授主持,兰荣杰老师等光华法学院的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在第一场题为“比例原则在英国和香港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未来”的专题讲座中,林峰老师首先借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介绍了比例原则的内涵及其定义,使同学们对比例原则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比例原则有了更直接地认识。接下来,林峰老师通过“BRIND CASE 1991 AC696”这一英国经典案例为我们细致阐述了在英国普通法中法官对于比例原则适用的反对态度及其理由,通过对反对理由的阐述,林峰老师最终得出了在90年代初期英国法官对比例原则不予适用态度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了分析。此后,林峰老师又通过“枢密院DE FREITAS 1999 1AC 69案”和“DALY CASE案”来为我们讲解了在英国法院法官如何通过三段论的标准来判断这个对基本权利的限制是否符合比例原则以及比例原则在英国法院适用中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对英国比例原则的发展脉络进行理顺与详解之后,林峰老师将目光投向香港比例原则的适用,在这一章节,林峰老师通过明报案、烧国旗案及梁国雄案这三个典型案例为我们介绍了香港法官对于比例原则的适用方法及对该原则未来发展的看法。
在第二场题为“通过判例看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与解释”的专题讲座中,林峰老师依然延续第一场的讲座方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吴嘉玲案”、“刘港榕案”、“庄丰源案”和“外佣居港权案”等案例为我们揭开香港基本法实施与解释的神秘面纱。林峰老师通过对上述案例的细致讲解与深入阐述,引出了几个有关基本法实施与解释的基本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即终审法院是否可以提请全国人常解释《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释《基本法》、《基本法》的解释方法。
     在两场报告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均对讲座中所涉及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与林峰老师进行了深入地互动交流,本次专题系列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撰稿人:魏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