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应对策略――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变化轨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3-26 点击次数:1304
2013年3月25日晚上六点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法律实证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素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应对策略——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变化轨迹”的学术前沿讲座。专题讲座在之江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举行,由我院赵骏副教授主持,光华法学院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李素博士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理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李素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在于法律职业、定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及社会经济学等。今天,李素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她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用交叉学科方法分析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变化轨迹。

讲座伊始,李素博士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了外国律所进入中国和在中国发展、扩张的几个阶段。1992年及其之前被认为是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发展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中,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了困难。而后,从1992年开始至2005年则是外国律师事务所的繁荣阶段。然而,由于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崛起以及世界经济大环境影响,自2005年来,外国律师事务所经历了双重危机。
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轨迹也体现出了三种流动性特点。即,外国律师事务所会在正式进入和非正式进入中国领域进行选择;第二,外国律师事务所的进入和退出几乎同时发生;最后,如果外国律师事务所选择非正式进入方式,那么其进入的策略也具有不确定性。
据此,李素博士对其研究提出了四个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做深入分析。李博士认为,跨国律师事务所是以跨国企业的形式出现,并且其是一种跨国服务提供者。最后,外国律师事务所事实上在中国法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博士用组织理论和国际市场理论对此进行分析,并为同学们展示了交叉数据分析、分对数模型以及存活分析方法。通过大量的模型与数据分析,李博士认为外国律师事务所依旧在不断寻找非正式途径进入中国市场并发展业务。欧洲和美国律师事务所相对于亚洲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存活情况较好。但是,由于分析数据的局限,更多的数据要等待访谈的深入才能获得。
赵骏老师对李素博士的讲座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李老师的讲座不仅题目很有意义,而且研究方法新颖。讲座不仅为同学的就业提供了指导意义,也充分展示了法律实证研究的魅力。
在互动阶段,同学们踊跃提问,并得到了李素博士一一解答。李博士的讲座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研究法律的视角。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李素博士能够再次来杭,与同学们探讨学术。

(王伊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