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司法透明问题――记第六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学术沙龙(三)之钱弘道教授专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07-29 点击次数:1871

    2013年7月26日上午9时,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的营员们齐聚之江校区李作权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参加了本次夏令营的最后一次学术沙龙活动。钱弘道教授以“关于中国司法透明问题”(On Judicial Transparency in China)为题,向大家介绍了“司法透明指数”(the Judicial Transparency Index)的产生背景和具体评价要素,并就中国司法改革问题与海内外营员交流。钱教授远溯博索、引喻风趣;同学们踊跃发言,各出机杼。学术沙龙在掌声中结束,大家对法理人情的思索却有了新的开端。

    钱老师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对中国司法透明情况的认识和期待,接着分析了实现司法透明的可能性,并以此引出了他所倡导的“司法透明指数”。这一指数的推出,与司法改革是息息相关的。钱老师认为,司法的透明度问题,关乎着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与执政的正当性相联系。“神秘主义”和“法不可测、威不可知”司法文化应当被改造。
    在这次沙龙中,钱老师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从薄熙来到王立军,从龚刚模到赖昌星,从吴英非法集资案到浙江两起冤假错案,中国司法多在重重帷幕下运行。这样的状况有损国家执政的基础,影响了共产党的良好的声誉。自胡锦涛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及李克强总理一贯强调执政理念的转变;而这些,正是推进司法透明化进程的条件。最高院院长周强对“司法透明指数”的研究提出鼓励,也表明了司法机关在改革上的决心。

    “司法透明指数”产生于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法院,是钱老师在法学领域运用经济学模型得到的成果。在沙龙中,钱老师详细介绍了该指数的各项指标。钱老师把对司法透明程度的衡量区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法庭政务的透明度(the transparency of court administration)和司法程序的透明度(the transparency of judicial process)。而在这两个大的框架下,老师分别列述了三项指标。政务透明的指标分别是人事透明、财务透明和公众交流,司法程序透明则分别体现立案、审判和执行中。钱老师详细讲解了几个指标的具体含义,并和同学们一起对指标的设置展开讨论,各位营员们“司法透明指数”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学术沙龙于11点15分结束。钱老师向四位营员代表赠书留念,并拿出了他自家栽种的西瓜和营员们分享。大家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与钱老师就沙龙涉及的问题继续讨论,享受口腹与思想的双重美味,相信这次沙龙会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

 

文/徐沐阳   摄影/冯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