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下午2时,第六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案例讨论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7号教学楼如期进行。本次案例讨论共分为三个小组分为,民商法组、刑法组、国际经济法组。每个小组有20名左右的营员参加,其中民商法组和刑法组的成员均为境内营员,国际经济法组则由境内外营员共同组成。案例讨论在两位相关专业的老师的主持下进行。
变换于案例与法条之间——民商法案例讨论
吴勇敏老师和梁上上老师共同主持的民商法案例讨论于之江校区7号楼103教室进行。现场讨论激烈、氛围活跃,来自各个高校的营员在两位老师的思路点拨下踊跃发言,充分展示了境内优秀法科生的批判与辩证思维。
民商法组的两个案例分别是黄某某诉某体彩中心赔偿案和法院判决后公司登记的变更困局。在第一个案例的讨论中,同学们针对案例中的法律关系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之战。之后吴老师总结出了五个关键点,分别为“省体彩中心在诉讼法上是否适格及在实体法上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彩票合同中的购票须知是否为格式合同”、“彩票合同为要式合同还是非要式合同”、“彩票合同为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无名合同适用中如何选择最相类似的合同”,希望借助这五个关键点拓展同学们的思路来全面分析案例。梁老师也提出一条补充思路,即对于彩票“购票须知”第一款应如何理解的问题。之后,同学们在老师们的指点下对于该案例的讨论更加条理化、清晰化。而第二个案例,老师选择让同学们自由提出疑惑,由大家讨论。案例中关于工商登记的效力、股权转让合同各个阶段效力等问题都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最后吴老师总结大家今天的讨论结果时说道,“在未来的司法实务中,同学们站在原告立场必须提出适当的请求权基础;而作为被告应注重抗辩和抗辩权的行使,遵循基本的法律关系,从多种途径出发并预先思考对方可能的反驳理由,如此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同时,吴老师认为在学生阶段必须重视案例研习,通过与老师、同学们的讨论从而真正把握基础法律概念,避免空谈。
刑事错案的纠错与预防——刑法案例讨论
刑法组的案例讨论在之江校区7号楼107教室进行,由胡铭老师和李华主持。本次讨论的案例是最近受到广泛关注的“两张案”。在进行案例讨论前,各位营员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案例讨论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首先,“两张案”的二审和再审辩护律师李华老师为营员们详尽介绍了“两张案”的始末。听完李老师的介绍,营员们对案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营员们纷纷觉得错案的造就的确也有许多巧合的存在。其次,各位营员就“两张案”引发的几个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营员们主要集中在刑事错案致错根本原因是什么,错案归责的原则,公检法机关是否应当有有限的豁免权等发表看法。营员们针锋相对,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胡老师和李老师间或插入问题,引导着营员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随机挑选的四位营员进行了即兴角色扮演,再现新疆监狱里两名检察官会见张辉和张高平的情景。其余营员对四位营员的表演从程序规范、演绎能力等角度进行了点评。胡老师最后总结角色扮演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扮演者是否能够把握特定场合下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两个半小时的案例讨论很快过去,营员们都意犹未尽,讨论结束后抓紧机会与两位老师继续进行交流。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国际经济法案例讨论
国际经济法案例讨论在之江校区7号楼111教室进行,形式为全英文讨论,由赵骏老师与何娟老师共同主持。共选用了两个案例:一个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一个是国际投资法案例。
世贸组织法的案例脱胎于澳大利亚真实的案件,涉及贸易保护的问题。第一个案例讨论之前,赵骏老师询问了大家对WTO法律的学习情况,并请同学介绍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和争议焦点。而后,赵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将其总结五个“What”,即:What happened? What are the issues? What's the background? What is the potential question? What is your strategy? 赵骏老师强调对案例的分析应该亦步亦趋,按照严密的程式进行,即必须先弄清事实,再进入问题本身。同学们依据法条对案件发表了不同观点,何娟老师补充了本地生产者保护的问题,大家形成了对案例的大致意见。然后,在赵骏老师的主持下,十九位营员分成了两组,一组代表进口国政府,一组代表外国生产商,对GATT article III: 4的适用进行了有趣的辩论,讨论了“相似产品”和“不公待遇”的含义以及相关规则的例外情形。
国际投资法案例由赵骏老师亲身承办的一个案件改编而成。通过这个案例,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习怎样提供法律服务。我们需要搜索相关法律,找到可用的策略,结合投资者的目的和国家的政策,并考虑风险的防范等因素,进而提出方案。此外,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对长期投资和热钱是应该予以区分的。外国投资者可以在国内做什么?最好做什么?怎样筛选不同的投资?这些都渗透在立法理念之中。与前一个案例相同,营员们分成两组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意见,赵骏老师与何娟老师都各自做出了回应。大家讨论案例,激烈而富于条理,营员们不仅有了学识上的增益,更有对案例分析和思考的方法的新的认识。
案例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组员与主持老师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场学术交流的美好回忆。纵观三场案例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营员思维活跃。以案例讨论的形式切磋法学修为,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完善法科学生的素质,激发出法科学子的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文/丁颖 胡曙元 徐沐阳 摄影/冯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