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钱弘道出席美丽乡村座谈会,首提美丽乡村指数和“中国美丽乡村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0-08 点击次数:673
2013年7月5日,浙江温州市永嘉县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邀请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恒天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永嘉县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进行“把脉问诊”。钱弘道教授应邀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项目,就如何把永嘉建设成为温州乃至全省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如何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将时尚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古村落的文化优势,发展时尚休闲旅游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钱弘道教授在座谈会上首提美丽乡村指数和“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引起与会专家和当地领导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
   钱弘道教授认为:“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符合法治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必然涉及公权和私权的博弈。土地权、生命权、水权、污染权等等都要涉及权利的配置。所以,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法治,从头至尾贯穿法治。”
钱弘道教授建议:
 1.设计美丽乡村指数。
钱弘道说,美丽乡村指数是对美丽乡村的水平进行量化测度。美丽乡村指数的意义在于:第一,美丽乡村指数是设定美丽乡村的目标。美丽乡村指数实际上是一个目标机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进行高度精炼的概括;第二,美丽乡村指数体现的是一种实践创新,是一种制度创新,也是一种理论创新。它必须表现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实践,必须提供一种创新的制度约束,必须进行理论提升;第三,美丽乡村指数是一种激励机制。指数的测定对干部考核是一种激励和制约。指数的测定形成竞争机制,形成压力,推动各地美丽乡村建设。
2.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论坛。每年举办中国美丽乡村论坛,把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人士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请过来,共同探讨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践和理论,协同创新,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
3.弘扬永嘉学派的事功精神,探寻中国的新农村道路,探寻中国法治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有更宏大的思考。例如,永嘉县美丽乡村的实践,可以结合永嘉书院、永嘉学派以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将传统文化、事功传统和现代法治精神结合起来。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有理论和思想。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停留在房子、环境、风景这些问题上,而要探讨中国未来的新农村道路,要探讨中国法治发展道路,要探讨中国的改革道路。美丽乡村的实践,本质上既是农村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中国法治的创新实践。
目前,钱弘道教授已着手美丽乡村指数课题研究工作。
 
                                   (项丹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