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清源学社第一届学术年会暨杭州发展研究会青年研究基地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2-05 点击次数:1223
2013年11月29日下午,浙江大学清源学社第一届学术年会暨杭州发展研究会青年研究基地授牌仪式于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隆重举行。年会由浙江大学清源学社联合社会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发展研究会、《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浙江社会科学》等杂志共同举办。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市政府、杭州发展研究会、浙江省社科联、复旦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青年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胡铭教授(清源学社社长)、赵骏副教授(清源学社副社长)、巩固副教授、范良聪老师、毕莹老师、王晖老师、常姗老师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简朴而隆重的清源学社年会上,罗卫东副校长首先致辞。他充分肯定了清源学社对于我校学术生态的贡献:“清源学社有利于老师之间建立温情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让学术的种子健康成长”。杭州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王平也表达了借此平台“与高校青年学者进行合作,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热切期待。随后进行了授牌仪式,浙江大学清源学社成为“杭州发展研究会”的首个青年研究基地。

“第一届学术年会”征文比赛的表彰仪式在年会的第二阶段举行。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余逊达宣读了获奖名单,并和清源学社社长胡铭教授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其中,我院范良聪老师荣获一等奖,巩固老师荣获二等奖。随后的讨论中,各位青年老师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围绕自己的学术方向、人生理想、成长道路等踊跃发言。他们纷纷表示清源学社搭建了大家一个认识交流的平台,使年轻老师在这里有一种温暖的归属感。

作为浙大第一和唯一一个由青年学者组成的文科学术团体,成立于2008年12月的清源学社注定将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青年学者乃浙大不断发展之源头活水,清源学社取义自朱熹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社就此得名。社如其名,清源学社为我校学术的发展,灌注了一泓清源碧水。学社已经搭建起一个颇深欢迎、自有品位的青年学者交流平台。通过“青年学者沙龙”、“清源读书会”、“清源下午茶”、“科普系活动”等有选择、有重点的系列活动,学社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开拓了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流和跨学科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有效地丰富了青年教师们的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了学者们对于学校的感情,增进了教师们的向心力和学校的凝聚力,成为了“中国梦·浙大篇”的重要托举力量。

今天的“清源学社”,已经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学术品牌。“浙大东方论坛·青年学者沙龙”是清源学社的另一个品牌活动,主题丰富多彩,有效促进不同专业思维的正面碰撞,在师生中反响热。清源学社社长胡铭教授在做清源学社成立五周年工作汇报时说:“清源学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也是一个温馨的情感家园!”的确,青年教师承载着希望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们同样渴望被理解与关怀,于是“清源下午茶”应运而生。“清源下午茶”以一种相对轻松和随意的方式,为青年教师搭建思想交流、心灵互助的平台。学社还针对青年教师生活现状,开展了“舞动青春”新年联谊会、环西湖健康爬山活动和“走入外语学院”,在青年教师群体间营造出温暖感和亲切感,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分享。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相关活动中,清源学社因组织教师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被评为2013年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膺“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基地”,这既是对清源学社过往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鞭策学社不断向前的动力。
今天,杭州发展研究会青年研究基地在这里挂牌,预示着清源学社已经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未来,青年研究基地将以人文视角关注经济社会运行,推动杭州市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交流,以青年学者沙龙的形式邀请校内外青年专家围绕某一主题共同开展研讨、交流。
青春在这里绽放,智慧在这里飞扬,这就是清源学社。让我们一起祝福,未来的清源,青春绽放得更灿烂,智慧飞扬得更高远!
(清源学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