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记第七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学术沙龙(一)之邹克渊教授专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7-08 点击次数:2303
2014年7月7日晚上七点,第七届光华法学院国际夏令营学术沙龙之邹克渊教授专场在李作权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诸位法学骄子们在夏令营开营的第一天傍晚,便迎来了这一场学术盛宴,可谓是百舸争流,齐贤听聪。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邹克渊老师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海洋法律与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邹老师这次以“南海问题”为题,深入浅出的向大家介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邹教授首先从最基础的海洋法知识引入,介绍了领海、专属经济区等基本概念。而后则着重讲述了南海问题的四个方面,他们分别是:岛屿主权争端、重叠海事请求、冲突的海事经济活动和航行安全。邹教授结合不同时期的地图介绍了南海海域U形线的情况,详细讲述了2009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画有U形线地图的情况,从正反两个方面以及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局势。他认为,中国从未放弃自己的请求,中国近期于南海的执法巡逻等行动已显示出其进一步巩固自己主张的决心。中国对于南海大陆架的请求与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画有U形线地图有关。而U形线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日内瓦公海公约》通过之前就已存在,由此产生的历史性的权利是不可被忽视的。一旦南海岛屿的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问题能够被解决,U形线的重要性也将大大降低,否则它将成为中国维护在南海领域请求的法律基础,中国需要用它对抗其他国家在南海的主张。然而,中国目前面临一个困境,即需要对U形线依据相关国际法进行合理地解释。在向联合国提交画有U形线地图后,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来自东盟国家的压力,他们期待着中国何时能打破由来已久的沉默。

在现场提问互动环节,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踊跃提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体现了同学们高度的法学素养和多面的知识结构。来自韩国的金泰吉同学颇为关注是否中国的海洋战略对韩国的影响,而来自苏州大学的俞黎芳同学则针对中国对于南海问题的“不应诉”是否明智向邹老师请教,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张益辉同学就918钻井平台在南海的法律意义等等向邹老师提出了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邹老师逐一耐的为同学们做了解答。此后,沙龙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落下帷幕。
本场学术沙龙本着“学术”“争鸣”、“共进”的精神,拉近了营员们和邹老师的距离,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沙龙结束后,邹老师和同学们合影留念。邹老师大力褒奖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对同学们关心关注中国南海问题表示欣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与同学们交流思想,碰撞思维的火花。
文:周奕洲/徐维微图:徐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