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真实案例,考验谈判技巧――记第七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案例讨论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7-10 点击次数:1195
2014年7月8日下午1点,第七届光华法学国际夏令营在之江校区7号楼分组了分组案例讨论。本次案例讨论共分成三个小组,国内营员分为刑法组,和民商法组,国际学生则另外组成了国际法组。本次案例讨论共涉及6个案例,题材多样、争议点较多,有较高学术价值。
民商法组案例讨论
由吴勇敏老师和周江洪老师共同主持的民商法案例讨论于之江校区7号楼111教室举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境内各高校的营员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案例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充分展示了法科学子的法律素养。
民商法组的讨论内容分别是团体保险退保案和运输合同的案例。在第一个案例的讨论中,同学们围绕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团体保险的特殊性展开了深入讨论。而第二个案例中,同学们就案例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周老师提醒大家要厘清不同的请求权基础,强调合同法案例需要从规范分析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吴老师总结道,案例讨论对于法科学子的法律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原告代理人,应提出适当的请求权基础,而作为一名被告代理人,应注重抗辩的准确性。

刑法组案例讨论
刑事案例讨论在胡铭教授和李华教授的组织下,于之江校区7号楼107顺利举行。
本次案例讨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首先,两位老师和营员们分别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彼此间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胡铭老师开门见山抛出“两张案件”,直入主题。李华老师作为参与本案的辩护律师之一,详细介绍了案件中涉及的主要证据以及被忽略的一些案件细节,并谈了她的感受。接下来就进入了集思广益的自由讨论环节。每位营员们都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言时妙语连珠,相互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大家围绕无罪推定原则、司法独立、非法证据排除、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等制度和理论层面的一些问题,对案件进行了梳理和深入地分析。从法条到法治理念,营员们的思维开阔,发言异常精彩,讨论过程中时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结束了精彩纷呈的自由讨论,营员们又进入了模拟演练环节。被推选出的六名营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模拟了辩护律师会见刚被羁押的张高平以及检察官会见已被判刑的张高平该两个场景。营员们的表演入木三分,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精彩的演绎中,大家增长了知识,对于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国际法组案例讨论
国际法组案例讨论在之江校区7号楼103教室进行,主持老师为赵骏老师和何娟老师,讨论全程以全英文进行。
第一个案例是赵老师主持的国际投资案例,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外合资企业的项目融资问题。在讨论开始之前,赵老师先介绍了国际投资在中国的大环境、中国的海外投资、中国和国外的直接投资以及中国法治和国际法治的互动。随后,赵老师和营员们一起分析了本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如项目资本结构、项目融资、建设以及操作可能隐藏的风险等等。针对第一个案例,赵老师还留了几个思考问题供营员思考:比如国际投资法律规则的重要性;政府的角色;对于外国投资的态度;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双向国家(即包括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的转变等等。
第二个案例是何娟老师主持的WTO法相关案例,即新兴国诸如案例中的Newland是否要加入WTO。何老师首先讲到了WTO过去几年在国际商业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到了人们对于WTO的几点误解:如认为WTO重视经济利益胜于发展,忽视环境,弱势国家在WTO中处于劣势等等。何老师提出这些误解与之相关的WTO方面的回应旨在让同学们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对世贸组织的定位与作用形成自己的认识。营员们也在何老师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WTO的见解。针对新兴国是否应加入WTO,TTP等,营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由于时间关系,第三个案例由赵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国际法组的案例讨论顺利完成。

案例讨论在欢乐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最后大家合影留念,记录下了美好的瞬间。



文:周奕洲、洪苗、黄玉芬/图:徐维微、周奕洲、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