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法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存中厅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中的前沿热点”为主题,邀请了当前国际法研究领域顶尖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车丕照教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杨泽伟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黄志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沈伟教授,就其研究领域内的前沿及热点问题做了报告。浙江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执行所长赵骏副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做了主题报告。光华法学院宋永新教授、金彭年教授、马光副教授,以及国际法点硕博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浙江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执行所长赵骏副教授首先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希望此次研讨会不仅能够促进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也能为学生提供接触国际法学界大家、了解国际法学术前沿的机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及问答两个部分进行。
在主题报告部分,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车丕照教授首先以“‘碎片化’还是‘一体化?——对当下国际法的一点认识’”为题,就国际法究竟是“碎片化”还是“碎片状”,国际法“碎片状”的原因,如何看待国际法“碎片状”,以及“碎片”一体化的途径四大问题作了细致的阐述和分析。
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杨泽伟教授则针对“海上共同开发‘区块’的选择问题”作了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海上共同开发“区块”选择的理论与实践,并依此对影响海上共同开发“区块”选择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杨教授就中国与有关国家在南海共同开发“区块”的选择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接着,吉林大学法学院的何志鹏教授以“软法——国际法的渊源之一”为主题,就软法产生的背景,主要特点,以及未来研究软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介绍。
随后,来自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的黄志雄教授以“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秩序构建中的规则博弈”为题,首先介绍了网络空间从自由放任走向秩序构建的发展史。其次,他就现有国际法适用于网络空间的主要争议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提出在现有国际法之外制定新规则以约束网络空间是必要的,亦是可行的。最后,就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他认为应保有在分歧中求趋同的态度,通过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利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沈伟教授则以Tza Yap Shum v. Peru案为切入点,作了“概念化还是文本化?从Tza Yap Shum v. Peru案的语境中看征收的含义”的主题报告。依托该案,沈教授就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双边投资条约中征收,尤其是间接征收的问题作了介绍。
最后,浙江大学国际法所执行所长赵骏副教授以“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的互动”为题,就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互动理论作了讲解。他对该理论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基本观点以及该理论下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分别作了阐述。
然后,宋永新教授、金彭年教授、马光副教授对报告做了点评。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在座师生就主题报告所涉及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互动。
各位老师同学通过与国际法领域内诸多尖端学者的交流,对国际法前沿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启迪思维,扩展学术视野的目的。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赵蔚
摄影:王恺宁 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