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由与道德行动:问题、方案和初步反思――记法理学沙龙第32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4-13 点击次数:1131

    2015年3月26日晚,法理学沙龙第32期在法律所举行,沙龙迎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张曦老师。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实践理由与道德行动:问题、方案和初步反思”的讲座。讲座由王凌�老师主持。光华法学院的陈林林老师,季涛老师和诸位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沙龙讨论。


    张老师首先点出了他的问题意识,也即是传统的休谟与康德关于行动的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之争。康德认为道德是通过人的反思能力为自己设定的外在行为准则,而休谟认为道德只能来源于意动状态,包括欲望、情感等激发性动机。实质上,康德与休谟之争是关于价值来源的争议。这一争议不但体现在规范伦理学中,也体现在法理学、政治哲学中的“公共价值汇聚”问题中。张老师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借此批评了罗尔斯式主流自由主义的公共理性观,并提出一种情感主义的修正方案。


    张老师思维缜密,讲座内容极具理论深度,但张老师还是为我们清晰地揭示了他的思想、观点和脉络。在最后的交流环节,陈林林老师,王凌�老师,季涛老师和诸位硕士生和博士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张老师进行了互动。整场讲座令人耳目一新,诸君亦颇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