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探寻高校新媒体发展引擎――记“青春浙江”全媒体中心蔡雨晨老师培训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4-13 点击次数:822

约两个星期前,一夜之间,浙江省团委“青春浙江”微信号的一篇《电影里的浙江高校》文章刷爆“朋友圈”,该文阅读量过十万,转载数千次,风头一时无二。闻名不如见面,411日上午,我院团委邀请到“青春浙江”全媒体中心负责人蔡雨晨老师,在之江校区5号楼206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的讲座。同日,恰逢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骨干来我院交流学习,在团委副书记王书剑老师的主持下,来访的浙工大计算机学院学生骨干和我院部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一起参加了本次培训讲座。

在简单的介绍之后,蔡雨晨老师从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开始,向同学们展示了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如何从传统媒体身份向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转型。蔡老师目前是团省委“青春浙江”微信号负责人之一,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有着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她说,从早期的新闻传播学研,到新媒体风云榜,再到青春浙江一路走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耐心。虽然早期的粉丝数量和关注热度难以达到心里预期,但只要做好内容,把第一个五百粉的质量把好关,就能看到秋后沉甸甸的果实。蔡老师还用“青春浙江”的精彩案例启发我们的思路,从浙江各高校组织的新年祝福,足记软件的使用,大数据系统介入,HTML5技术的使用,男神、女神排行榜等等,不一而足。

讲座进入交流环节后,同学们争相提问。针对我院潘若�同学提问,法学院的公众微信号是否应该为了提高关注热度,广铺内容?,蔡老师用以盈利为导向和以服务为导向解释了学校组织公众号的特殊之处,她认为,不能急于一时的关注,要明确自己的最终目的。浙工大的一位低年级学弟问及,天天更新微信公众号不现实,内容也难以创新,老师回应,原创固然重要,但是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多多转载也很重要;虽然不必天天更新,但要有固定的周期,同学们边问边谈,受益匪浅。中间,王书剑老师也以自己用微信公众号对暑期交流项目的宣传为例,为我们讲诉了如何更好的打动受众的心。

讲座结束之后,浙工大的同学和我院同学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交流内容由高校新媒体建设出发,继而转向学生组织的组织架构、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双方有来有往,气氛融洽。交流过后,之江文宣工作室张�、周秀美同学带领浙工大的同学参观了之江校区,双方在主楼前合影留念。

 

 

供稿人:陈琦

摄影:郑佳伟,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