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楼始建于1910年,1911年初竣工落成,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主体建筑,原名“总讲堂”,又称“慎思堂”,由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赛佛伦斯夫妇捐资兴建,故又名赛佛伦堂或赛佛伦斯堂,是之江大学旧址的标志性建筑。
1912年,孙中山先生来校视察,与全校师生在主楼正门前合影留念。
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综合办公楼。
建筑趣味考:
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一份1912年的馆藏资料写到,
讲堂雄峙中央,负山抱江,秀气四溢,学生静修之地殆无逾於兹噫。汲汲经营,因将一切房屋形式倩美工程师分别绘图,图竣召名匠而授之,以鸠众工。而房屋之位置早已规定,山之方向属东南,大抵治山前平地三十余亩,为房屋建筑所,而以山后及山麓两旁艺种花草木为植物园。山前正中为总讲堂,用上等红色清砖砌成,计东西一百五十英尺,南北五十英尺,凡三层。上者为各科讲堂,而以博物室,理化室暂附焉;中者为总讲堂,礼堂暂设于此;下者分为教员预备室,学生休息所,课堂,职员事务室而以图书,阅报室暂附焉。总讲堂前中西各种花草,而辟为大花园。
主楼,即慎思堂,建于1910年冬至1911年2月,是之江学堂在二龙头建造的第一批8幢建筑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幢教学楼。建筑由美国工程师设计绘图,费佩德牧师监督制造。参与建造的共有400多名工匠,木匠和其他工人参与了当时新校园的建设。
慎思堂,由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赛佛伦斯L.H Severance夫妇捐资兴建,故又名赛佛伦堂或赛佛伦斯堂(Severance Hall),包括家具当时共花费了18500美元。
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先生在上海都督陈英士及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屈文六等一行数十人的陪同下,参观了之江学堂,并作了精彩的演讲。会后,孙中山一行与全校中西教师和学生近200人,在慎思堂前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从1912年起一直悬挂在慎思堂总课堂一楼的会客厅里最显著的正对大门墙上,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院系调整之大解体。
抗日战争时期,之江大学的校园和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其中的慎思堂却保存完好,只需要修缮屋顶上的一层泥,可是大部分的家具和设备都不见了,包括了当时外籍老师马尔济先生收藏的价值很高的植物标本。
慎思堂平面呈“一”字形,中部微有凸起,立面横向分为三段,且中心对称,竖向亦分三段,台座,楼层三层以及屋顶。主入口门厅外由4根经过变化处理的爱奥尼克柱组成门廊,其上为矩形露台,配以小巧的宝瓶式透空栏杆。三层立面转角皆嵌隅石,简朴浑厚而不失细密古典而简约。屋顶整体为直线四坡,坡度较缓。主要特征呈现乔治亚复兴风格。
(图片一来源:浙江省档案馆 图片二来源:西德尼·甘博 1919年 图片三来源:网络 图片四、五:刘建华2014年)
供稿人:之江文宣工作室“月轮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