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育大侠传道授业,夏令营营员聆听教诲 ――记第八届光华法学院国际夏令营学术沙龙之朱庆育教授专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7-15 点击次数:2489

 

傍晚的一场大雨微凉了之江的空气。在这凉风习习的夜晚,第八届光华法学院国际夏令营学术沙龙之朱庆育教授专场在主楼308举行。朱庆育教授不仅治学严谨,成就斐然,而且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师之一。对于这位一身大侠风范、长谈学术精华的老师,营员们早就迫不及待地一堵其风范,听朱老师好好谈谈民法学术问题。
朱庆育老师于1994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并在1999年和2002年先后从该校取得了民商法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朱庆育老师担任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民法学、法学方法论、德国近现代民法史以及法律哲学等等。
朱老师“来之江就成为了地主”的幽默开场缓解了原本稍显紧张的氛围。今天的主题是“《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适用——以画家村案为例”。在讲座伊始,朱老师为我们娓娓道来宋庄画家村的历史由来,生存的压力和机缘巧合让画家村成为了有别于现有行政体制的存在,这是一段自由和斗争相伴的历史。在这里,户籍制度和土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宅基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接下来,朱老师简要评述了马海涛诉李玉兰小产权房纠纷案,对裁判理由中房地一体前提下合同无效的主张进行了解说,并引出该案合同无效的裁判依据,即《合同法》五十二条第五项。朱老师提出,要了解法官明知该条不应当单独适用仍有意为之的理由,需要对可能的无效依据进行深入分析,而《土地管理法》的效力类别可以通过解释得出,不同的解释和逻辑可以得出合同效力的不同结果。在此基础上,朱老师进一步提出,应当对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进行区分,但是关于这种区分的意义仍然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学术问题。
在朱老师讲座完以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刘赫进一步追问了区分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规定的意义,朱老师认为在判断合同效力的问题上,依效力性和管理性的进路往下走很粗糙且意义不大;张怡静提问是否可以打破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界限而实现房屋的流转,朱老师认为没有必要限制农村身份和城市身份的自由流通,但是通过户籍制度将人区隔开来是制度和理念的需要,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杨关峰就《土地管理法》中对规范性质的解释是否考虑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在内进行了提问,朱老师则回答,所有的解释是目的导向,可以根据对结果的期待进行解释,但是制约目的可以依靠体系融合和出发点来综合考虑;最后,傅溢表达了由于判决不统一导致的社会紊乱该如何解决的困惑,朱老师则明确指出这是一个证伪的问题,本案的胜诉方实际上是赔偿问题上的胜诉。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浙大的校歌里承载了浙大人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也深刻表达了此次营员们的心境。一次好的学术讲座犹如醍醐灌顶,让夏令营的营员们对《合同法》五十二条的适用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也为本次夏令营的首日行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曹静
摄像:陈宇鸿/刘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