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校友风采】记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助审员睢晓鹏:一个非典型法官的“速成”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09-15 点击次数:1531

         他是睢法官。

 
  见当事人有个必经的开场白:我叫睢晓鹏,这个姓比较少见,念suī
 
  当事人十有八九不认识字,有叫唯法官的、雎法官的、准法官的,最以假乱真的叫椎法官,有不止一个当事人叫痴(雉)法官
 
  痴法官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一个貌美妖艳的女当事人叫他晓鹏法官
 
  那时正在开庭。睢晓鹏多次严肃指正请叫我睢法官,可她张口闭口仍是晓鹏法官,且语调亲昵,直叫得睢法官后背一阵冷汗一阵鸡皮疙瘩。
 
  庭后,她还直追着叫:晓鹏、晓鹏、晓鹏法官,我还有话对你说!
 
  弄得对方当事人对睢法官狐疑侧目,睢法官立定问她:我们认识吗?你为什么非要叫我晓鹏法官?
 
  她嫣然一笑:因为我永远不会读也永远记不住你的姓!
 
  好险!
 
年轻业务庭里的年轻人
 
  睢晓鹏是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的法官。
 
  这个民五庭是该院最年轻的审判庭,2011年刚从民一庭分离出来,比2010年进院的睢晓鹏的工龄还年轻。
 
  民五庭主要办理三类型的案件:建设工程,房屋买卖和租赁,劳动争议,都不太好弄
 
  建设工程的案子通常比较复杂,涉案标的额大。
 
  房屋买卖和租赁,在市场萧条时买房人找各种理由拒收、违约,市场火爆时开发商不惜承担违约责任——但凡市场有波动,法院里此类案件的收案量都会增加。
 
  劳动争议,最易涉众,一旦处理不好就是群体事件,尤其是岁末年终时,各种讨薪案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民五庭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办案人员频繁变动:20人的总规模,近年进出10人之多,办案骨干流失,新人尚需成长,审判力量捉襟见肘。
 
  再加上收案量长期高位运行,每年以20%的波动幅度增加,加班加点的老办法已解决不了这么多新问题。
 
得另辟蹊径。庭长李骏反复考虑后决定抓两头:一抓年轻法官的培养,得有人办案子;二抓裁判尺度,各合议庭尺度统一了,基层法院没有各种改判之忧,把案子处理明白了,上诉少了,中院收案量问题也就解决了。
 
一个课题,一个师傅,两个平台的培养机制初步形成:年轻法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往深入去研究,庭里安排师傅指导,然后通过改判案件分析和审判长联席会议两个平台充分讨论,帮助年轻法官快速成长。
 
所有课题都从案子中来,保证实用性;研究成果可立刻用在后续案子审理中,到案子中去。
 
  睢晓鹏这个文字功底好又肯思考的年轻人就这样了出来。他从2010最好的内勤干起,到去年结案262 件,位居全庭第一。
 
4年时间,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驾轻就熟,睢晓鹏调侃自己就是被巨大案量催生出来的速成法官
 
二次革命的大龄男人
 
        1979年出生的睢晓鹏难言年轻了。
 
  做法官前,师范专业毕业的他做了3年技校老师,教过政治、历史、语文等若干课程,因知识渊博、谈吐幽默,在学生中广受欢迎。
 
  彼时,他和爱人是学校双职工,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突然像被魔鬼附体,想在30岁前换种活法。睢晓鹏说,2006年中,备战司法考试和法学研究生考试,双喜临门。校长殷切挽留:读书深造要支持,但工作不一定辞。要去上课,学校这边可以请假啊。再说了,你去读书,老婆一个人还房贷多辛苦……”尽管领导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难却,但睢晓鹏仍是难抑策马扬鞭的念头,纵身跨上那飞奔的烈马,开始追风逐日。
 
  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到杭州中院,驾车距离9.6公里,一路经过绿荫茂密的九溪路、波涛壮阔的之江路。
 
2010年,这个二次革命的大龄男人走到了杭州中院。
 
  虽大龄,工作之初也要从专司全庭杂务的内勤做起。工作非常主动,很多常规事情庭长还没安排,他已张罗起来了。李骏说,睢晓鹏已任助审3年,庭里的人还记得他曾是最好的内勤
 
阅读案件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
 
  做内勤时,让睢晓鹏最受益的,是撰写每个季度的全庭改判案件分析报告。
 
  一开始跟着前辈做分析,他负责收集数据,整理原始材料,做一些量的分析。后来参与多了,套路熟了,也会尝试着写一部分。
 
  他有理论功底,爱琢磨问题,独立办案后也逐渐积累实务方面的经验,写着写着,这个活儿就归他了。
 
  中院改判的案件有哪些类型?集中在哪些领域?为什么要改判?改判理由是法条适用不够准确,还是两级法院裁判尺度不够统一……
 
  诸如此类的问题,改判案件分析报告中都要体现。
 
当时每季改判的案子少则30件,多则50件,要写改判分析,先要把一审判决、二审判决都拿过来翻一遍,共性问题归类,类型化问题拿出意见分析,一遍遍翻法条,然后再条分缕析去说理。睢晓鹏说,白天忙案子,写报告的事儿只能拿回家做,除了签字和打印在单位,其他都在家完成
 
  一份五六千字的分析报告,要写十多个晚上,几度增删,才敢拿到全庭会议讨论。
 
  两年下来,睢晓鹏逐渐尝到了披沙拣金、厚积薄发的甜头:阅读案件本身就是学习,为你提供了很多间接经验的积累。当不同观点在你面前碰撞的时候,你需要去厘清。口头表达是间断的、跳跃式的,但要写出来时,你的逻辑就要完整、连续。
 
  他觉得自己后来写东西的文字基础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
 
读书是用最小的成本,最快获得间接经验
 
  尽管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如此说,很多诗人就是从法学院逃逸的学生。法学院和法院里,仍然还有未逃逸的诗人。
 
  拿着诗集的文艺青年,曾是一代人的时尚。睢晓鹏高中时从报纸副刊读到汪国真的诗,曾骑着辆破自行车,在河北小县城里满城找他的诗集。
 
  热爱生命,热爱阅读。种子早已发芽。如今他的业余生活简单而专一: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读书,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家务、陪家人,剩下三分之一是和儿子一起读书。
 
读书是最没有门槛儿的事,抽个空就能读两页!他说,读书是用最小的成本,快速获得别人的间接经验。
 
  睢晓鹏办公室的书架上不仅有民事审判方面的专业书籍,也有刑事、法学理论,还有各种社科类、文学类的新出版书籍。
 
  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个逃避的念头。而阅读可能是与这个纷扰无聊世界隔绝的最廉价而有效的途径
 
  儿子有8点多早睡的习惯,家里没人看电视,晚上就是睢晓鹏拥书而卧,乐不可支的时光。
 
  看法律实务、看域外司法文化、看本土变迁,从京东买书,从朋友圈阅文,每至深处,总忍不住发朋友圈分享。偶尔还要催催京东,该搞活动了
 
  官家辉、朱晓阳、睢晓鹏三人同年进法院,分在不同的庭。平时仨人一碰面就像说相声,掐得嘻嘻哈哈,人送雅号三剑客
 
  小官说,睢晓鹏每次拿到稿费,先让他请吃饭,喝到微醺,再谈人生。三杯两盏淡酒下肚,天南海北经史子集就聊开了。
 
  有段时间,小官每天搭乘睢晓鹏的车上下班,时间一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但睢晓鹏反而养成了习惯,每天按时按点叫他来搭车。
 
  两个人一路上就聊案子,聊看的书。平时嘻嘻哈哈,两个人一起时反而聊得很深入。不过我只能跟他聊案子,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聊起来话题就多得多了,读过很多书,思考很多事,见识广,也有深度。
 
  曹姝隽列的购书单被睢晓鹏无意间看到,他说:安东尼那本你别买了,我有,我借你看!
 
  一个月过去了,他问小曹: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小曹心里一阵紧张:我,我看得比较慢!
 
  睢晓鹏赶忙说:没事,你慢慢看。他的一套书我都有,都借给你看吧!
 
  他给庭里好多人推荐过书,新来的,年长的,书记员,甚至庭长。李骏正在看他推荐的一套丹宁法官的书。
 
  连带着儿子幼喜诗书。他每周带儿子学琴,琴行旁就是书店,每周都有买书。
 
  给儿子买书架,一买就是三个。儿子用了两个,赏他一个,刚好放放那些无家可归的书。
 
  一放,又满架了。
 
审判长联席会议的搅局者
 
        “可以争,无论资质深浅,写不好判决书时去找师傅争论一番,思路就出来了。睢晓鹏说,阅读可以解决办案焦虑,辩论也可以。
 
  审判长联席会议是各合议庭为统一裁判尺度、讨论复杂疑难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听取多方意见而设置的专门会议。
 
  参加者是各个合议庭里精通业务、经验丰富的审判长,它的规格类似于小型审委会
 
  在杭州中院,助审参加审判长联席会议,睢晓鹏是头一个。
 
探讨案子时,睢晓鹏是不同观点的导火索。八九不离十的事情,他一参与就要动摇了!李骏笑着说,大家都跟他讨论问题。
 
  有一次讨论预约合同的解除。购房者和房产公司签订房屋预售合同,付定金10万元,约定房屋建成后以优惠价格购房。交付期到了,房价跌了,购房者不想买了。
 
  这个预约合同能解除吗?返还定金的要求能支持吗?当初为了享受折扣优惠,提前交的购房款能退回吗?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预约合同的解除,必须由守约方提出才行。
 
  这个案例中,房产公司是守约方,他不提,合同就必须履行,房子必须买;但是强制缔约又违背了合同本身所倡导的自愿原则。怎么办?
 
  睢晓鹏的问题提出来,审判长联席会议原定的会议时间延长了一个下午,还不够,第二天的一个上午也搭进去了,满打满算8小时。
 
买方构成违约,无权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在预约合同未解除的情形下,基于不当得利规则返还购房款。参与讨论的人要崩溃了,我们同意你的观点还不行吗?
 
同意也不行,睢晓鹏一定要把理由说透!李骏笑着说,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对睢晓鹏又怕又盼,他成了审判长联席会议上的常任搅局者
 
  自从有了睢晓鹏这个穷追不舍的搅局者,民五庭整体调研能力也大大增强,不同的观点摊到桌面上激烈碰撞,要说服对方就要找法条、找证据,被说服的一方要反驳也要旁征博引,说理论证。
 
  一来二去,最终达成的意见必是能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裁判尺度自然得到了统一。
 
  还是有分歧、不能说服对方的怎么办?那是天然的调研选题,分到各个专门合议庭去调研,拿出初步意见,审判长联席会议再讨论。《节假日三倍工资是否包含正常工资》《买卖不破租赁规则中租赁关系的司法判定》《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司法规制》《不符合交付条件的房屋被拒收可构成逾期交房》等实务中的问题就这样被一个个解决了。
 
让人又爱又恨的晓鹏哥
 
  对睢晓鹏又爱又恨的,还有那些更年轻的法官们。
 
  今年刚开始办案的赵瑞玲说,办案拿不准时,请教博学又热心的晓鹏哥!
 
  常常是晓鹏哥说着说着,她就开始冒冷汗了:这么重要的方面我怎么没有考虑到啊,案子这样出去了还了得?幸亏问了晓鹏哥啊!
 
  可晓鹏哥也有时不靠谱:今天刚振振有词地说了这个观点,几天后看了其他资料,做了更深入的思考,结论马上就变了——他的观点一直是开放的,随时会有更成熟的去替代否定掉之前的。
 
  更令人抓狂的是判决书写到一半时,睢晓鹏兴冲冲地跑过来说:我们前几天讨论过的那个问题,《人民法院报》上出了个案例,你去参考一下吧!
 
可喜的是,裁判结论会更有说服力;可恼的是,工作又得推翻重来了。赵瑞玲说,有争议的地方,他一直挂在心上。也许,公平就是这样艰难而小心地在一步一步寸进。
 
  对面办公室的丁晔遇到问题时也喜欢找睢晓鹏探讨:写文章卡壳儿时跟他谈谈,常常会有新思路!
 
  有次要写一起非法转包中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雇工受伤起诉建筑企业赔偿,丁晔说当时只有劳动部门的规章,但法律上的请求权基础在哪儿?他最初想说拟制的劳动关系,睢晓鹏说,企业根本不知有此雇工,可从管理过错来说理。
 
晓鹏哥的导师是王泽鉴的关门弟子,师承原因,他对台湾法也非常熟悉。和丁晔一样受益的,还有睢晓鹏的书记员兼校友王颖。
  这个可爱的“90小姑娘,自称睢晓鹏的贴身丫鬟。一起出去做调查,她早早开好介绍信,填好派车单,做好一切杂务,颇有睢晓鹏当年做内勤、做书记员的眼力见儿
 
  睢晓鹏经常熬夜,顶着大黑眼圈来上班被人嘲笑又老又丑
 
  王姑娘一脸崇拜地辩白:你们不觉得他的每条皱纹都充满智慧么?
 
脑残粉的形象就彻底巩固了。(记者孟焕良通讯员王方玲
 
一个法官的典型朋友圈(摘选)


  睢晓鹏喜欢分享,分享最多的是书。2013521日开通微信朋友圈,其中90%在说书说法,另外10%是儿子和其他。以下摘选部分分享。
 
2013


713日中午分享《法相万千》:有趣有趣。可是,中午吃啥呢?晚上分享《最后的篇章》:古人的话是不可信的,看书也不能阻止饥饿感。晚饭吃泡面的话,夜里饿了咋整啊?
 
8112235《美国最高法院通识读本》:看了没?正文中文105页,后面英文原版117页,定价35元。这是要走高富帅的节奏啊。
 
8182025《柏桦讲明清妙判》:我看了一半,讲怎么不依法办案的。
 
8250022 《看得见的正义》:最近迷上了随笔文集,喜欢这种优美的文字,当时有这种才情的民法学者太少了。
 
11222116“尝闻人谓,法官者,法域尊者之谓也,君临法域,生杀予夺,一言九鼎,�尔奈何。故彼域英吉利美利坚言必称阁下,吾等落后之国也常尊之为大人,风光之甚,无以复加。待入法门,始知所言皆梦呓尔。许慎真知灼见,道破其中玄机,法字从水,法官者,水货也。原告淬之,则还以赔笑,被告淬之,则唾面自干。咸有跟踪焉,断腿焉,眼神交织焉,仇人关系焉,不一而足,纵法袍加身,亦不过外强中干。徒叹徒叹
 
12132319《民国笑忘书》:活在诗意里的人。
 
2014


4272316 《五位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杂忆》、《一个人的朝圣》、《独角札丛:法治的谜面》:为五一存货。
 
712010《最高法院的兄弟们》:期待已久。让伯格震怒的最八卦的大法官内幕。今天开读,阅毕分享,要看的预定。
 
11212131 “正义的成本大致看完,颇受教益。这次买的最差的是那本历史就这七八样,充斥着故作幽默的文化痞子气息,难以卒读,辜负了我对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厚望
 
2306“看看书,想想心事,享受庸俗,拥抱孤单,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也希望世界不要改变我们
 
2015


141937《审判为什么不公正》:如果你能忍受英美、俄罗斯那些长而不知所谓的名字,以及行文中因为翻译而残留的英式句式结构,我愿意为你推荐这本书。作者把一些你可能非常熟悉的史料排列组合在不同主题之下,化腐朽为神奇,值得一读。可惜我这本是残本。


2170957“就我个人粗浅的经验,法官之间观点的争执,往往并非是与非,或者利益与非利益,而是一种自我思维的肯定。法官之所以维护自己的观点,可能是因为这种观点更符合自己的思维习惯,采用这种观点,能减少自己思维的成本
 
2202153《微信红包的法律问题》:法律人,还能不能好好过年了?
 
3222118《林来梵:法学的曲美》:曾经是敝校最有口才和魅力的老师
 
3242054《超龄劳动者初次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双方是否构成劳动关系?》:转给哈哈。
 
4161008 《我抽取到的法学名词名片:自由心证》:我喜欢这个词。
 
832234《杭州商品房预售政策正式实施!》:预计预约纠纷会增多。
 
 
【记者手记】
 


一块酵母


小余姐姐是民五庭副庭长,也是很多年轻法官的师傅,她笑眯眯地说:睢晓鹏是我们这个培养机制结出的第一个成果。他就是一块酵母,要把其他年轻法官都带动起来。
 
这块酵母写了两年的改判分析报告,现在这个接力棒传到了更年轻的法官毕克来手里;
 
这块酵母读了多年泛法律书刊,常常在深夜分享到朋友圈,让有兴趣的人预定;
 
这块酵母生活在庭长有意营造的大家不要怕出丑,不要怕成为矛盾焦点的轻松氛围里,往往肆无忌惮地对着案子发表观点,在碰撞和交锋中,一起抵达精准的公平正义。
 
  民五庭法官手里的未结案件长期保持“4”字头,精神高度紧张已是常态。在紧张而忙碌的办案节奏中,睢晓鹏自嘲该要吃盖中盖了吗?这种黑人黑己的睢氏幽默,成了缓解压力、治疗焦虑症的良药。
 
  每天上午11点后,下午4点后,大家基本上开完两个庭,在走廊遇上,打招呼也换成了今天你吃药了吗?再辅以彼此一脸坏笑又心照不宣的表情,然后再换成我这有个案子如何如何切磋一番。
 
  不知就里的旁人一定会说:法官减压的手段可真是千奇百怪啊!
 
  一个案量巨大、节奏紧张的审判庭,常常能听到欢声笑语和理直气壮的争论声,原因是它是个有活力的庭,一个年轻的、积聚着力量的庭。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