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举行“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报告会暨“先锋学子”全员培训计划第一次培训,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这次培训不仅要求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章党规,更要求大家懂党史、坚持党的领导、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内在精神,号召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运用所学法律知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
本次大会由光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卫华老师主持,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及全体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议。大会采取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之江校区主楼三楼会议室,同时在李作权二楼报告厅、7号楼设立了分会场,面向学院三百余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党员、三十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郑春燕老师以简洁明了的课件设计、自然大方的教姿教态、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精湛娴熟的教学技艺、颇具深度的教学反思力,结合曾去往延安实地考察的实践经验,站在行政法专业角度为我们深刻剖析了延安革命道路对中国法治建设带来的启示。
郑老师明确提出,延安革命道路的最大启示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一铿锵有力的开场白燃起了三百余名共产党员的爱国之心,同时也明确了这一系列相关教育活动的主旨。
作为行政法领域的资深高校教师及学者,郑春燕老师从威权与法治、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原则与妥协三个方面解析了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再次明确了司法改革的发展方向,又一次带我们重温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典的“松柳之喻”。毛主席曾用松树与柳树来比喻团结群众:共产党员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就在那里活起来。但是柳树也有弱点,就是随风倒,软得很,所以还要学松树,松树的劲大得很,到冬天也不落叶子。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有灵活性。像柳树那样可亲,人人喜欢;像松树那样坚定,稳当可靠。这样人民群众就会成群结队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本次主题报告的最大亮点在于,郑老师站在法学角度,将行政裁量的规范技术与此喻结合起来,提出何为裁量基准这样深刻而又警醒的反思。
供稿:汪宁越
审稿: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