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下午,在美丽的之江校区一场前沿最新的海洋法高端学术讲座正在主楼208会议室火热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二所所长李家彪教授应学院张克宁教授邀请,前来我院为学生们讲授海洋法专题讲座。主题为:公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践、问题与启示。由张克宁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讲座伊始,如同以往受邀前来的专家一样,李院士对美丽的校区赞不绝口,直夸之江的学生太幸福,身在此中要惜福。寒暄过后,讲座正式进入主题,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海洋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深海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公海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和启示与思考。讲座中,李教授详细重点阐述了深海生态系统部分。热液生态系统、冷泉生态系统、海盆生态系统、海山生态系统和海沟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深海生态系统,其中介于海盆和热泉之间的海山,因由较高的生产力,曾是公海重要的渔场。接着,李院士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发现和发展历史。目前,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国际海洋区域的捕鱼活动;深海采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正在悄悄地改变海洋环境;海洋酸化将对珊瑚等钙质生物产生影响。
接着在启示与思考部分,李院士提出了公海保护区存在的法律问题:第一,尚无针对公海保护区的全球法律性文件;第二,尚未有国际组织被赋予全球性主管职责;第三,对公海自由的影响(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管道、建造人工岛屿、捕鱼及科学研究);第四,对国际海底区域的影响(限制“区域”活动等);第五,资源利用与生态保全的法律矛盾;第六,对保全生物独特性的认识不足,比如对于深海保护区的独特生物需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国际海底管理局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最后,在启示与影响方面,李教授给予了两点认识:第一,加强认识驱动的深海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实现深海资源开发与生物保全同步发展,为建立公海保护区法律框架奠定科学基础;第二,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高新技术(传感器、探测手段等)和深海重大设备(深潜器和深海工作站等)。
美好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李教授的讲座也在在坐同学老师们的热烈鼓掌中圆满结束,并合影留念。
(图文:叶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