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上午,我院教育教学中心钟原老师带领28名本硕在校生走进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为校友带去学院师生的问候,邀请校友与在校生分享职业规划和成长体悟,调研法科生职业特质。本次活动由天册律师事务所团委书记葛思宇律师主持,陈琨律师、王丹亭律师、李缘律师等所内我院校友律师也参与了本次座谈交流。
葛律师首先向在学院师生介绍天册所的发展历史、人员规模及业绩创收等情况,并对律师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葛律师表示天册所非常欢迎同学们的到来,校友们非常乐意解答大家的困惑和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提问,在本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其他律师作为学长和学姐,从自身所处的阶段出发,结合个人经历与经验向同学们分享了从业心得和感悟,并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活动中,学院师生认真聆听校友分享,积极提问,交流会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本次走近天册校友活动,是我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职业的有益探索。今后学院将会持续开展走近校友系列活动,为我院在校生成长挖掘校友助力,亦为校友送去学院的关怀和问候。
本次活动深受参与同学的好评,大家纷纷动笔记录师兄师姐的求职以及工作经验。以下是部分同学的感想体会。
2014级本科生管翊钧:
此次天册律所走访归来,刚回到寝室放下包,我就决定先写下个人感想,因为此次的确有所收获,也让我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律师?
我一直以来都疑惑: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律师呢?是否一定是具有攻击性的、每天四处奔走不知疲倦的人才能做律师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当时在场的同学并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在葛学姐介绍个人心得时,她却自发地提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般来说,无论何种部门,总是需要一个团队来经营义务的,而在团队里,不同性格的人总是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的,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律师都是一群咄咄逼人的人。
经过与几位学姐学长的交流,我感受到其实什么样性格的人都可以从事律师的工作,只要能力突出、内心强大。
二、海外留学背景与国内研究生背景,哪种更具优势?
由于我是大三本科生,所以就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我明知这个问题不会有定论。李缘学姐的建议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她谈到自己选择留学的动机时,其中有一点是因为天册公开的招聘要求里面有一条:有海外留学背景者优先考虑。但并不是所有律所都会有这样的要求,有些律所也会有学术硕士学位者优先考虑等特殊要求。也就是说,留学还是国内读研两者其实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要多留意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的相关招聘条件,根据自己的“目标职业”来规划自己的求学生涯。
2016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陈志强:
得益于学院的组织,今天我有幸走访了综合实力位于浙江省律师事务所前列的“天册”律所。满满的行程,师兄师姐的热情分享,教会了我们很多,有以下几点感悟特此记下。
1、 天册律所事务所办公总部位于杭州黄龙CBD区域,办公面积大,给人一种大气、和谐的感觉。瞬间觉得要是能够在这种场所工作绝对是种绝佳选择,这更加激励我们要努力学习,早日定下小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 海外背景、CPA等各种证书固然有益,但只是敲门砖,并不能决定你的发展前途,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快速学习的能力。在律所工作,可能刚开始什么也不会,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摸索,遇到新事物和不懂的问题要搜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努力解决,在摸索中长大。这就说明了有时候决定你成长的并不是你已经学到的知识或者能力,而是一种快速学习,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3、 永远不要将自己框得太紧,不要将发展路径限定在某条小道。律师事务所处理的业务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部门,但并不是分的泾渭分明,彼此没有交叉。所以并不一定要立志非诉讼业务或者非诉业务不做,适时而异,把握住机会,在非诉部门也可以接触到诉讼业务。
此次天册之行,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最重要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6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林思微:
1、经学姐学长介绍,感觉天册律所的实力强大,发展前景好,对员工特别是新人照顾,是个有情怀的所。
2、看到自己的不足。每年进天册律所的新人极其有限,学姐学长们都是有非常出色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职场学习、应变能力,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一定要利用好接下来在校的时间,静心学习。
3、关于未来职业规划。在律所律师是自己的一个职业选择,但是今天在天册参观,让我反思这样大律所、知名律所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还是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行业上升阶段的律所更适合自己?还是在公司做法务,处理相对稳定公司事物更适合自己?还是竞争更激烈更考验能力的证券公司适合自己?这些问题,都要在看清自己能力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答案。不过,还是只有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是获得理想职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