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重走彝海结盟路,实探卫星发射景――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7年暑期赴昭觉社会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党日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7-31 点击次数:635

    7月29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7年暑期赴昭觉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在昭觉为期6天的调研、普法宣讲活动,返回西昌。7月30日,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前往西昌周边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参观走访,实践团队的入党积极分子张伟恒、朱禹臣及其他队员也随行参加了本次党日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同志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传为佳话。”坐落于冕宁县彝海边的彝海结盟纪念馆正为我们静静地讲述着这一段佳话。从西昌驱车两小时,实践团队来到了彝海结盟纪念馆。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彝海结盟”纪念碑: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举杯结为兄弟——这为红军顺利度过百里彝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是彝汉民族间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走进纪念馆,队员们了解了红军长征过西昌的历史: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礼州会议、沪沽分兵和后卫反击战、建立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队伍“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有部分彝族同胞参加红军到达陕北。文字的无声讲述,照片的真实还原,影视作用的生动再现,队员们深深地为红军长征精神和彝海结盟精神所感染、为红军与彝区老百姓结下的深厚革命情谊所感动。走出纪念馆,队员们踏上“结盟路”,来到彝海边,参观了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处。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观了2号、3号发射工位和模型展览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理条件优越,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目前承担卫星发射任务最多的卫星发射中心。在卫星发射场观景台上,讲解员介绍了发射基地周边地形、气候条件,发射塔的布局构造和各部分作用,用详细生动的讲述再现了卫星发射过程。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紧邻发射塔的模型展览馆,对嫦娥一号等著名卫星的内外部结构、发射和回收过程有了大致了解。
    “在盟誓之都度过的这一天,深深地被长征精神、彝海结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所感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做到勤于奋斗,乐于互助,敢于创新,甘于奉献,发挥好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为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支部党员余雅蓉在参观后如是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本次党日活动增进了支部党员和其他队员对红军长征、民族团结和国家科技发展的了解、认知,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17年暑期赴昭觉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李雯晴
图/余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