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记第十七届法文化月学术讲座活动
发布者:骆笑  发布日期:2018-04-24 点击次数:754

曾经,谭嗣同送别仲兄,书写“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感伤而豪迈;如今,面对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民法时刻”、“宪法时刻”,法律人们纯真而坚定。2018年4月22日下午,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齐聚紫金港校区西2-101教室,聆听章程老师从法律人、知识人与信仰者三个角度,细致地解析学法者如何面对世变,追求自我的实现。

2017年,《民法总则》起草颁行,此时距光绪三十三年,我国首次起草《大清民律草案》的立法工作,已经过去了一百一十年。2018年,宪法经历了第五次修改,此时距光绪三十四年《钦定宪法大纲》行世,也恰好一百一十年。作为一个法律人,要清楚现代司法不是包青天,可以日审阳夜断阴。司法要保障人民权利,就必须重以专业,其中首要的就是重证据、重庭审,如果每个案子都让媒体炒作一番,凭着未经质证的证据渲染起社会舆论,对司法专业判断的冲击与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的正义感有可能纠正了枉法,但更可能在制度上冲毁了人权保障的专业司法底线。因此作为法律人,应知法有其极,免受舆论的影响。

章程老师指出,法律论述当然本就有其摆动空间,但如果因为意识形态选择性释法,那无疑是因爱其羊而失其礼。太多的历史告诉我们,法律论述一旦失其严格性,今日自救的武器很可能在来日就变为自戕的凶器。不要让法律论述在意识形态中风雨飘摇,是法律人能做的,对这个社会最可长可久的贡献。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他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就像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不可能完成瓦解旧世界、建立新制度的历史使命,因此不必以自己的生命长短来衡量整个世界的进程。个人力量累积,才最终汇聚成为巨大的历史洪流,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法治,最终是每个人都能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走过历史的三峡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对于现下做不了的事情,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莫以成败论英雄。每个人都要有所信仰,有所坚定。

临近尾声,章程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一段他给一位对未来人生道路迷惘而胆怯的同学所说的话——“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法律人的时候,你会为能够支持这个社会感到欣喜,因而不会在意自己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去向;你作为一个知识人的时候,你同样会感到欣喜,因为你能在前人的知识基础上创造知识,你与无数的前辈一起书写了人类知识的浩繁卷帙;当你是一个信仰者的时候,你将为自己的信仰奋斗,义无反顾。”

 

 

文/王思琦

图/胡寅、何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