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静心学术 赴求真知――访2015届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黄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8-11-19 点击次数:577
 

 

黄娟,女,江西上高人,1988年生,浙江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行政法学研究,在《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个人独著《行政委托制度研究》,入选上海“晨光学者”计划,全国信访专业委员会委员。

 

 

将时钟拨回2013年。彼时,首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开始面向全国法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征稿。在师友的提醒下,黄娟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她申报了自己的文章《论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基于90个工商行政管理案例的分析》。就是这篇论文,从168篇参加角逐的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博士组三等奖。

论文对90个典型工商行政管理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面对充斥于法律适用过程中工商行政机关作出的“对行政机关职权条款的解释”、“对违法行为构成要件条款的解释”和“对法律、法规选择适用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通过对行政专业性、社会发展需要和相对人权益保障等个案因素的考量,借由对立法意图的解读、行政导向性政策的援引和国际规则的采用等解释技术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力图达致控制、保障进而引导行政的目标。

回忆起自己的学术之路以及如何与宪行结缘,黄娟表示,在自己考研的时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还是一个较为冷门的专业,但她却愿意在这个方向上走下去。之所以选择宪行方向,是因为在她本科课堂上,教授行政法的老师们用他们的个人经历,生动直观地向同学展现了这门学问的现实意义。硕士毕业后,黄娟来到了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师从胡建淼教授。

这篇获奖论文的选题,是她准备良久的成果。在硕士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黄娟决定研究行政法规范解释的司法审查,将此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主题,参评的论文内容也是硕士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她坦言参评论文这个部分的写作难度比较大,前后用时将近半年。

写作过程也并非一路顺遂。在论文中,黄娟主要运用了一个群案研究方法,对90个工商行政管理案例进行了分析。在群案研究中,搜集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整理并消化案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然而这一研究方法也给她带来了困难,因为在研究过程中,筛选案例、阅读案例是一个需要重复进行的工作,是非常繁琐且容易让人退缩的阶段。

不过,自带的宅属性能让黄娟静心学术。她克服了这一重复、繁琐的工作困难,坚持了下来。最终论文得以成型,她认为不仅得益于阅读、演习学界前辈们已经发表的群案研究佳作,也得益于对浙大特色的案例分析方法的学习,还得益于不少师友对论文的指点。

得知自己获奖时,黄娟很是惊喜,因为本身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报,没有很高的心理预期。黄娟认为,这个奖项是对她学术研究能力的一种肯定,增加了自己研读博士的信心。

谈及自己此次的经验心得,黄娟分享道,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当然可以立马吸引人眼球,但是好的研究思路和扎实的写作与论证才是关键。在论文的写作方面,可以多留心已发表优秀论文的研究角度、思路与方法,多学习借鉴。

念兹在兹,不忘初心。学术之路虽险远,我们仍需静心赴求真知。对于山上学子的寄语,黄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准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珍惜在山上的时光,为之努力。

/吴越溪  /受访者提供

/孙会娟

附:“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简称“法学英才奖”)是中国政法大学设立,中国政法大学与法制日报社共同主办,面向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全日制在读法学专业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申报的学术成果奖。奖项设立,旨在鼓励全体法学专业研究生积极探索法学理论和实践,提高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法学新人脱颖而出。该奖的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培育法学新人,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