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在南京召开第三批法律实习生欢送会,我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吴卫华老师及两位实习生曹旖、张敏参加了会议。 欢送会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实习生制度”这一主题展开,议程涵盖了模拟法庭、颁发证书、表彰优秀实习生、主审法官代表讲话、各院校领导发言等多个环节。巡回区内10所著名法学院校的相关代表出席了会议。
我院实习生曹旖、张敏参加了模拟法庭活动,分别担任案件中的上诉人、审判员,庭下准备工作详实周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两位同学均获得了何抒副庭长、何君法官的肯定,曹旖同学被评为“优秀法律实习生”。
吴卫华老师在专题讨论时,代表学院向最高院第三巡回法庭表示了感谢,感谢三巡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在最高院这一高端平台,亲身参与到审判活动中去,不仅使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其眼界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完成了从学生向坚定法律人的蜕变。讲话的最后,吴卫华老师还向第三巡回法庭和在座各位兄弟院校的老师学生发出了盛情邀请,希望将来大家能前往美丽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进行经验分享和参观考察。
第三巡回法庭何抒副庭长表示,第三巡回法庭将进一步推进与巡回区内法学院校的合作,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办公条件,做好实习生跟踪记录工作,关注他们的日后发展方向,也希望各院校能够将最优秀的法律学子选拔到巡回法庭,参与实习,为法治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主审法官代表郭清国表示,希望实习生们回学校后将“追求卓越”的三巡精神继续传递下去,铭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的工作理念,做一个超越同辈的三巡人。
附:两位实习生的实习体会
实习体会
张敏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生
2018年10月8号,我们怀着憧憬与好奇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开始我们为期半年的实习生涯。最高院的法律实习生制度,让我们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学生,能够走进中国司法审判的最高殿堂,近距离感受法律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作为这项制度的受益者,我非常荣幸被选为三巡第三批法律实习生中的一员。
在三巡的实习,绝不是简单的打杂走过场,而是让我们实习生能真正作为一个“三巡人”去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参与到庭内日常会议与事务中。实习生的日常工作有巨有细,主要包括协助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进行案件审理、撰写审查报告、参与合议汇报案件、整理合议笔录、校对裁判文书;协助书记员整理卷宗、发送调卷函等文件、收取当事人补交材料、开庭前准备以及团队其他日常事务。在工作之余还可以去旁听每周的主审法官会议和主审法官讲业务,主审法官们对于法律的熟悉程度、理论的研究深度以及实践的积累厚度,都让我有很大的触动,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法官的每一个裁判,每一次权衡,都是综合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判经验以及崇高的职业素养做出的。
还记得初来三巡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整理卷宗。将案件各种材料整理排序、标注页码、整理成册、编撰目录,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出现差错,这项工作在我实习之初极大的锻炼了我的细心和耐心,也让我初次体会到法院工作的认真严谨。整卷是一项看似枯燥的工作,但融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也会变得很有意义,可以说整卷是实习生了解司法流程最直观的方式。当我逐渐熟悉庭内以及团队内部各项事务与流程之后,开始真正办理主审交给我的案子。在办案过程中,我才终于体会到那句“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现实中的案例比任何书本上或试卷上的考题都要复杂。不仅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的灵活运用,还需要有基于现实因素的考量。在撰写审查报告之初无疑是彷徨无措的,但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每办完一个案子都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的两位指导老师,王旭光庭长和张华法官,他们不仅是业务能力强、审判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他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我授业解惑,还时常将自己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真诚分享,这让我不仅为他们的专业素养所折服,更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除了主审法官,团队里的法官助理、短期助理、书记员都会在工作中将他们的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亦师亦友,亲切温暖。
六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首这半年实习时光,撰写的审查报告、草拟的裁判文书、参加的合议汇报、旁听的庭审和主审法官会以及整过的卷宗和参加的全庭会议和活动,点点滴滴都是积累和成长。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丰富,更体现在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丰盈。感谢最高院第三巡回法庭和学校给我们提供如此珍贵的实习机会,感谢三巡各位老师和同事们的指导与照顾,感谢来自各个高校的实习同学们的帮助与鼓励。这半年时光无疑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和珍贵回忆,感恩,铭记,背上行囊,继续砥砺前进。
实习体会
曹旖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生
从寒露到春分,六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院内的小菜园又重新绿意盎然,像极了初来时的模样,而我也到了与三巡说再见的时刻,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不舍。犹记得刚来三巡的第一天,一进门看见威武庄严的国旗竖立在正中央,鲜红色的国徽与国旗交相辉映,入门墙壁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我感到激动又自豪,代表着我们对法律的敬仰,信守对人民的承诺。
回想起这半年的实习收获,只觉得“获益匪浅”四个字不足以形容,接下来简单谈一下。与大部分团队的实习生一样,我的第一项工作是草拟审查报告,熟悉整个申诉案件的具体流程。首先郭老师召开了一次团队内部会议,告诉我们拿到一个案件不能想着它经历了一审、二审、下级法院复查,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没问题,不仔细阅卷就下结论,这种做法极其危险,一定要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办案。其次,老师以一篇故意杀人案的审查报告为例,介绍了审查报告的格式、诸要素内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着重谈到了撰写一篇审查报告一定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让人仅凭这份报告即可窥见案件的一二审情况、事实证据、焦点争议、裁判要点等,且要逻辑通顺、说理充分,无论何时都让别人挑不出毛病。最后,老师谈到刑事案件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当事人申诉到最高院或是原审处理确有错误,或是说理不够充分未使人信服,或是其他,需要我们多加思考,用证据说事实,用法律讲道理,以充足的理由进行回应。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参与办理了一批案件,案由涉及敲诈勒索、盗窃国家机关公文、故意杀人、强奸、反革命、贪污、受贿、交通肇事等,涉案刑期最高至死刑。我觉得通过办一个案子做好总结,记住这一类案件的办案思路更加重要。通常我写好的审查报告会经历几次修改,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当理论与实践不断碰撞时,更发觉自己的薄弱点,未来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随着办案数量的增加,我开始学会筛选哪些证据需要详写,如何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如何认定被告人供述的真实性等,同时我运用法言法语的能力得到提升,逻辑思维更加完善。办案期间,我旁听了每次合议庭的合议,参与过几次案件汇报,体会到突出重点是案件汇报成功的关键。每位法官面前都是厚厚的审查报告,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清楚基本案情、争议焦点、不同的意见分歧是什么及其依据,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做足准备、吃透案情、凸出重点,吸引听者的兴趣。
第二,协助书记员校对文书、整理卷宗。整理卷宗是将纷乱复杂的文件整理成序、编写页码,每整完一本卷似完成一件手工艺术品。刚来到三巡的第一周,行政团队邀请我们去协助整卷,在初步学习了整卷顺序和注意事项后,我认为实际操作主要靠的是耐心和细心,尤其标页码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需要真正把心沉静下来,不思杂事、一心一意,方可做到零错误。校对文书一般是我草拟好文书后交郭老师修改,再发我核校,后由书记员对卷核对后与我阅读校对,避免出现错字、漏字现象,这个过程展现出法律人严谨细致不畏辛劳的精神。
第三,参与庭审活动。如此近距离的感受最高院的庭审活动于我而言是最宝贵的经历,亦是我一直以来的渴望。庭审期间法官剥茧抽丝般的提问、居中引导辩论的能力让我着实佩服,也深知“庭上一分钟,庭下十年功”,他们的沉着、从容来源于扎实的功底和厚实的经验。也许是因为最高院是最高审判机关,也许是因为最高院的法官们业务过人,我深刻感受到法律人守护公平正义的信仰之心,不惧前路漫漫,但求未来可期。
在三巡的180个夜晚里,有时加完班站在楼下仰望楼宇,却能看到还有许多个房间亮着灯,在夜的笼罩下像一朵朵花苞,这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守护。工作之余,他们会和我们一起聚餐聊天聊地聊世界,将弥足珍贵的经验传授于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我每次感慨这种亦师亦友的遇见是最好的遇见。从我们初来乍到的陌生与紧张,到如今已有家的归属感,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在这流水一般的陪伴与相处中,我感受到了所有人对待我们的温和,在此向三巡大家庭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感谢学校能给我提供如此珍贵的实习机会!希望巡回法庭法律实习生制度能够延续下去,也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踊跃报名参与。